无公害有土水泥池养殖黄鳝的日常管理技术

  日常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的成活率、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和产量,因而养殖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鳝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浅,水质容易恶化,易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所以要重视鳝池的水质管理。  养鳝用水在保持“肥、活、嫩、爽”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酸碱度须保持在pH6~8之间。鳝池水主要营养盐类的氮磷比控制在7:1,这样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溶解氧控制在4毫克/升以上。黄鳝能用咽腔呼吸,当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短期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时,黄鳝会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水体短期缺氧时黄鳝不会因泛塘致死。但缺氧会影响黄鳝对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摄取,影响生长速度。  鳝池内的残食和黄鳝粪便,容易使池水变质,因此,防止水质恶化的有效途径是在池中放养1/3面积的水葫芦[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水葫芦的根须发达,净化水质能力很强,同时黄鳝可钻入水葫芦的根须栖息。但在高温季节,水葫芦生长旺盛,隔天就要捞出一部分。另外,黄鳝也吃些水葫芦的嫩根,可补充部分饵料。如果在池中再投放些绿萍,则净化水质效果会更好。用这样的办法可大大减少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次数,延长换水时间。  一般情况下,鳝池每5~7天换一次水,天热时,每2~3天换一次水,在换水的同时,要清洗食物残余和污染的场地,使污物随水流出。换水时应注意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用水温度与鳝池内水的温度差不得超过3℃,否则黄鳝易患感冒。  2.水温管理:水温大于28℃时,要防暑降温[防暑降温,是在夏日高温天气采取的一种用食物,饮料解热的方式。]。一般可在池子上方搭盖遮阳网[遮阳网又称遮光网,是近10余年来推广的一种最新型的农、渔、牧业、防风、盖土等专用的保护覆盖材料。],或在四周种植一些攀援植物,让其起遮荫降温作用,以调节水温。  水温高于30℃时,要加注新水,最好用**水降温,但温差不要超过3℃。当水温小于15℃时,应投喂优质饲料,同时加强防寒措施。水温低于10℃并持续降温时,要及时排干池水,并在底泥上铺盖稻草等保温物,使土温保持在4℃以上,保证黄鳝安全越冬。  3.坚持巡池: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晴且闷热时,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这是水体缺氧之故。一经发现,都要灌注新水。  巡池时,还要密切注意黄鳝逃逸,特别是在缺乏饵料、下雨、雷雨和暴雨天时,应仔细检查鳝池是否有洞,排水道、排水孔是否有疏漏。  还要防敌害。水老鼠、飞鸟、蛇及家鸭等都会入池捕食黄鳝,可采用捕捉或驱赶的办法将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