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之冬季日常管理技巧

古人云:"冬季[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性寒(凛),天象严肃,时令封闭,万物均须静静地躲藏起来"。这也是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冬季管理的要点所在。首先是让黄鳝具有安静冬眠的环境,否则就谈不上解决可能发生的冰冻[该片故事基于《安徒生童话》改编而成,讲述了公主安娜(克里斯汀·贝尔配音)和喜爱冒险的山民克里斯托弗(乔纳森·格罗夫配音)以及一只驯鹿、会说话的雪人一起踏上北上冒险的路程,而他们冒险之旅的目的是为了解除-bingdong]之灾。(一)"藏"的前提黄鳝在正常饲喂条件下,13℃以下就不再摄食;但如果秋季饲养期营养不良,黄鳝所积累的营养不足于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此时尽管水温下降,但黄鳝仍然无"藏"意,即使水温降至3-5℃,它也还有觅食之欲,这种情况对越冬极为不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将体大膘肥的商品鳝捕起,留下无膘的小黄鳝,这些小黄鳝体弱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长期争不到充足的饵料而造成的。如果商品鳝捕起后,来不及补食于小鳝,到了冬季,这些小鳝就因能量不足而不可能静下来越冬,这就将不到我们所要求的"藏而安,安则静,静则稳"的越冬目标。(二)越冬前的气温已近13℃时,就应勤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并进行一次增氧消毒[消毒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放气换水。用钢犴向泥沟插放气孔,要求深插至底,每20厘米一孔,待多数气孔无气泡窜起时,即放干全部池水,并用带柄密筛将整修池面筛上一薄层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施入量以池水中含量≤20ppm为度)。待干池48小时后,灌入处理水至泥埂顶部。灌入处理水后2小时再降低水位至10厘米深浅。12小时后进行大流量流动换水1─2小时。2、臭氧灭菌。可采用臭氧消毒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进行载体[载体(vector),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底部灭菌,也可同时将CaO2放入机内均匀散入底部。开机时间约1小时即可。每10平方米鳝池定2个消毒孔进行2次开机即可。3、加注增氧剂。消毒增氧机停机后,将所有消毒孔用湿草阻塞并用池泥填平。然后打开竹筒盖,灌注CaO2,每次用药量及灌注方法不变。4、放水加盖。气温一旦降至10℃左右,就应立即放干池水,待泥面稍稍风干后,便铺盖[铺盖,汉语词汇。]上一层约20厘米厚的稻、麦草,同时将缓冲坑中的水加满。所盖稻、麦草应分两层铺盖,其中下面一层应消毒后铺盖。方法是将草浸入5%生石灰水溶液中,待24小时以后,捞起沥干表面水,即可直接铺满于鳝池泥埂泥沟。铺盖厚度约为10厘米之后,再在其上铺盖约20厘米厚的干草即全部完成。(三)越冬的管理越冬的管理以保持鳝池的安静为目标,以黄鳝的安全为目的。管理指标主要有:草中无鼠;泥面无水;坑中有水。1、草中无鼠。冬季寒冷,不少动物喜于就草为巢,如鼠、猫、獾、鼬等。这类动物嗅觉极为敏感,只要一旦选中以鳝池为巢就免不了挖鳝为食。防治方法有多种,可在鳝池壁顶罩以细网或塑料薄膜[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也可安置电猫乖。2、泥面无水。所谓泥面无水,是指冰冻时节,草下泥面上毫无冰冻现象发生。否则,黄鳝就有被冰封而造成缺氧窒息的可能。一般而论,只要池面稻草无冰冻状况,泥面就不会冰冻。一旦泥面冰冻,由于冰土隔绝了鳝池载体与窨的气体的交换作用,导致鳝体缺氧而苏醒,并出现不安*动,甚至向上窜动,增加了耗氧量,最后窒息而亡。为了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及时破冰通气,另一方面须进一步除去泥面积水,加厚保温层,并可罩以无滴塑料薄膜加强保温。3、坑里有水。是指鳝池的进水缓冲坑保持有一定的水。黄鳝越冬是靠皮肤孔侧线孔及泄殖孔进行辅助呼吸的,这一呼吸作用是靠鳝体内体液和体外的粘液作载体进行交换来完成的。这种粘液离不开水,但水的需要量不是很大,只要载体的含水量达到60%即可。缓冲坑中只要能保持有一定的水,就可万无一失。另外,冬季管理仍然要坚持巡池。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