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均在较小水体进行,如水泥池、土池等。黄鳝能否在较大水面里养殖呢?江苏省宝应县水产局方云东曾介绍该地连续两年在6.667公顷的荡滩养鳝情况。1.水体基本情况面积6.667公顷,平均水深1.2米,浅水区占1/3,池埂坚实不渗漏。2.种苗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情况放养的模式为黄鳅加滤食性鱼类,以白鲢[白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 1844),又叫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属的一种鱼类,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为主。(1)鳝种放养1996年5~6月放养鳝种,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为40~50尾/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数量110千克,密度为666.7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放鳝种1.1千克,约50~60尾。1997年放养鳝种的情况是,放种时间5~7月,规格与上年相同,放养量为200千克,每666.7平方米放2千克。(2)鱼种放养①鲢鱼:1996年3月放养鲢鱼1000千克,规格15尾/千克,每666.7平方米放10千克,1997年放养鲢鱼情况同上年一样。②银鲫:1996年6月放银鲫火片35万尾,1997年6月放40万尾。③泥鳅:1996年5~6月放泥鳅150千克,1997年5~7月放200千克。3.收获情况(1)黄鳝1996年8月至11月捕捞黄鳝930千克,每666.7平方米产量[读音:chǎn liàng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为9.3千克;1997年8~11月收获黄鳝1550千克,每666.7平方米产量为15.5千克。(2)白鲢1996年12月收获白鲢11800千克,每666.7平方米产量为118千克;1997年12月收获白鲢12600千克,每666.7平方米产量为126千克。(3)银鲫1996年12月收获13100千克,每666.7平方米平均产131千克;1997年收获15000千克,每666.7平方米平均产150千克。(4)泥鳅1996年8~11月收获900千克,每666.7平方米平均产9千克;1997年收获2000千克,每666.7平方米平均产20千克。4.技术措施(1)严把鳝种质量关选择的鳝种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同时,注意鳝种捕起后立即投放,尽量减少鳝种的暂养时间,此外,黄斑鳝种占绝对比例。放种时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2)控制好水质大水面水体大,水质相对稳定性好,一旦发生恶化,很难急救,工作量和成本均很大。养殖期间,饵料均用颗粒饲料,根据存塘鱼体重每10天调整一次投饵量,做到饵料不剩余。高温季节勤加换水,7~8月每2天加换水1次,每次换水1/4~1/3。(3)重视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种植黄鳝喜阴凉环境,其繁殖又需水生植物,本试验塘口,有一部分浅水区,移植了水花生,深水区栽种荷藕,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4)加强防逃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黄鳝,放养的密度比较低,无须专门投喂,但防逃相当重要。一是进出水口[出水口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字式、八字式和门字式。]防逃,二是堤埂防逃。进出水口均用细铁丝网作防逃栅,危险的堤埂用聚乙烯,网片深埋土中,防止黄鳝打洞穿过堤埂逃逸。5.经验体会(1)大水面积鱼鳝混养,一般每666.7平方米鱼产量在250~300千克,鳝鱼产量在10~15千克之间。产量过高,水质不易控制,易造成泛塘死亡。黄鳝放养量过大。造成上市规格不大,且易相互残杀。(2)黄鳝喜生活在土中,不易捕捞干净,第二年上市,规格也增大,价格更高。加之当年繁殖的幼鳝,规格小,上市价格低,需留塘次年上市。故大水面鱼鳝混养,养殖期要2年以上,经济效益更佳。(3)大水面混养黄鳝,一定要配套放养泥鳅。泥鳅繁殖快,小泥鳅又是黄鳝的活饵料,泥鳅的存在既可消除残饵,改善水质,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黄鳝的养殖模式与典型经验-大水面鱼鳝混养
# 上一篇: 黄鳝网箱养殖新技术介绍
# 下一篇: 如何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