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有不同的养殖模式,每种养殖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殖黄鳝技术,养殖黄鳝的养殖户可以仔细了解一下。
稻田养殖黄鳝优势
一、不破坏稻田、土壤,这对保护国家耕地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策允许国家鼓励。
二、稻田养殖黄鳝可以和水稻起到相互作用,一方面黄鳝为水稻起到了松土和突气作用,另一方面黄鳝的粪便给水稻提供了肥料,而水稻也为黄鳝提供了栖息和遮阴作用,根据怀化新民公司的养殖实践证明,稻田养殖黄鳝粮食不但不会减产,还会相应的增产。
三、稻田养殖黄鳝投资成本底,甚至比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更低。相对于返乡农民工和农村人员来说,这是一大非常重要的因素。稻田养黄鳝只需要一些朔料薄膜或尼龙网,而且需要量非常少,一亩地多一二百元投资(不算人工成本)。
四、稻田养殖黄鳝技术好掌握,掌握养殖方法后比水泥池要简单的多,比网箱养殖方便
五、稻田在全国各地都有,场地现成。但稻田养殖相对于水泥池和网箱来说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一些,不过相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粮食没减产,黄鳝收入是额外的,自然是百利无一弊,更重要的是黄鳝所得收入比种田高出了五六倍。
稻田养殖黄鳝的设施建设
1.防逃墙
对于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稻田养鳝,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鳝种密度较大,应考虑修建防逃墙;对于0.667~1.333公顷面积较大的稻田,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较小,就可以不修建防逃墙。
(1)聚乙烯网片[网片是用于煤矿护顶、隧道、桥梁建设、路基网筋、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防逃网 采用网箱养鳝的那种网片防逃效果效好,成本也较低。选购聚乙烯无结网片的网目规格为36目即可。安装时网片上方高出水田水位40~60厘米,下方入泥30厘米左右。用竹竿等将网片支撑,四角围成弧形。
(2)单砖防逃墙 养殖黄鳝的稻田,四周砌1.1米高的单砖防逃墙,其中水位线以下50厘米砌到硬泥层,上部砌到50厘米后,用砖砌成“T”字形,并用水泥沟缝,防止黄鳝勾尾搭架逃逸。防逃墙要坚固,无漏洞。这种防逃墙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
(3)土质防逃墙及其他 可以把田埂加宽至1~2米,在田埂上加围高60厘米的无缝土墙,这种土墙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造价便宜。可在田埂四周用水泥瓦或塑料膜筑成高50厘米以上的围墙,围墙底角埋入土中20厘米。以上几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进出水口[出水口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字式、八字式和门字式。]防逃
稻田养殖黄鳝要在进出水口安装拦鱼设备。安装时,应注意选择材料和确立网目大小,一般网目2毫米的铁丝或纱窗,也可用竹篾纺织和棕片代替。用竹篾编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竹条纵向排列,竹条之间的孔隙为长方形;另一种是纵横向编织,形成方形孔隙,这种编织方法不易逃鱼。拦鱼栅建成“∧”形或弧形,进水口凸面朝田外,出水口凸面朝田内,以加大过水面,加大流水量,不影响进排水速度,避免水流过大把拦鱼设备冲倒冲垮。面积小,过水量不大的田块,建一道拦鱼栅即可。田块大或过水量大的田块,拦鱼栅应适当加宽。如放养的种苗较小和增加保险系数,可设双层密拦栅,层的作用是阻拦草渣、浮萍和其他杂物;第二层采用铁丝编织,可阻拦较小规格的个体逃逸。拦鱼栅的高度和深入田埂的深度,与防逃墙同。还要确保质量,拦鱼栅两旁用树枝或竹竿支撑,将拦鱼栅固定其上。
黄鳝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苗种放养
(1)优质的种苗选择
黄鳝种苗主要有收购天然苗种和人工自繁苗种。从市场上收购天然苗种应把握好以下三大关键:1、把好收苗关。凡容器内水体浑浊发臭、多数黄鳝“翻腹”,翘首吸气,体色发红,瘫软无力,一抓就着,无“紧手感”,则该批黄鳝多数属于弱鳝、病鳝和药鳝(农药中毒的黄鳝),不能用于饲养。2、采用食盐水浸选。由于黄鳝的伤有内伤及外伤,靠一条一条挑选很不现实。盐水浸选方法:按1kg黄鳝配1kg盐水(每10kg水中加入0.3~0.6kg食盐,食盐的用量为夏天少,冬天多)。将浓盐水盛于盆中,使盆内的水深为盆深的3/4.倒入购回的黄鳝,此时即会发生3种不同的反应。一是黄鳝因伤口被盐水灼痛而拼命猛射,跳出盆外,这部分多数为伤鳝不宜用作养殖。二是黄鳝对盐水毫无反应,在盆内自由游动,这部分为健康可用作一种。三是黄鳝在盆底伏卧不动,用手一抓即着,浑身瘫软,这部分为病鳝不宜用作养殖。通过盐水浸选,将健康的用作养殖,将不能用于养殖的黄鳝及时上市。3、抓好放苗关初期的管理:黄鳝入池后,应于早晚巡池观察,发现反应异常的黄鳝及时捞出上市。同时,每隔1天用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直至水面略显粉红色即可,泼洒后约2h将水慢慢换掉,连续7~8天。
优选黄鳝品种,进行自繁自养,从体色上分,黄鳝可分为黄色、灰色和黑色3种,其中黄色的黄鳝生长较快,而灰色及黑色品种均生长比较缓慢。在繁殖季节,挑选种鳝在低密度(6~10尾/平方米)自然界小水沟中养殖,让其自然繁殖,待鳝苗孵化出10天后,将苗移入专用池培育。采用自繁自养,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尤其是驯化程度均比野生黄鳝有很大的提高,适宜规模发展。
(2)放养密度
鳝苗应选择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色或棕红色,放养前用5%~10%食盐水消毒10分钟。
稻田养殖一般667平方米放养规格为20~30维/千克的黄鳝800~1000尾,同时套养5%的泥鳅于田间。泥鳅上下窜动可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黄鳝相互缠绕苗种放养时温差不能过大,切勿冷水冲洗鳝苗,而使鳝苗患“感冒病”.
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黄鳝喜食蚯蚓,也食蝇蛆、黄粉虫、飞蛾、蚌肉、小杂鱼、螺蛳等,一般混合饲料吃的少。人工驯食也吃小浮萍、菜饼、米糠等植物饲料,无论何种饲料,都能保持新鲜、适口、不能腐烂。养殖期间在鳝池上方悬挂1只,灯泡离水面40里面,夜间利用灯泡诱集昆虫以利黄鳝捕食。另外,还需定期地用敌百虫等药物拌饵料喂,杀灭寄生虫。
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1次,日投量为黄鳝体重的6%左右。以后逐渐提早投喂时间,经过1~2周的驯养,即可形成每日3次投喂9:00、14:00和18:00,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饵量灵活掌握投喂量,坚持“四定、”形成黄鳝集群摄食的生活习性。
(2)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动物性饲料一次不宜投喂太多,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检查食场,捞掉剩饵,剔除病鳝。高温季节加深水位,利于黄鳝生长,暴雨时及排水,以防池水外溢鳝苗逃跑。一般没7~10天换1次,每次换水1/3以上。盛夏每天2~3天换水1次。
病害防治
早、晚巡池及时捞出病弱鳝。老鼠、水鸟等为黄鳝的敌害,应用药物毒杀,或进行人工捕捉。
从黄鳝疾病的防治情况看,黄鳝一旦发病,一般的药物难以控制。因此,应坚持生态防病为主,药物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挑选种苗,勤换水。经常用大蒜和蚯蚓混合投喂可有效地抑制黄鳝多种病的发生。
关于稻田养殖黄鳝技术的内容就总结到这里,养殖户们在养殖黄鳝时,可以参考上述提供的方法措施。稻田养殖黄鳝虽然有众多的优势,但是还是要提醒养殖户,一定要根据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不然,可能会事倍功半。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