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稻田养蟹苗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亩地能养多少螃蟹(一亩田能养多少只螃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亩地能养多少螃蟹
如果是稻田螃蟹共养,一般每亩在260~300斤之间;若是稻田虾螃共养,一般每亩150~220斤;若是稻田鳅螃共养,通常每亩200~260斤;若是稻田黄鳝螃蟹共养,一般每亩180~250斤之间;若是单田精养,一般每亩300~380斤;若是单田粗养,一般180~230斤之间。
合适的螃蟹养殖地,水质要好、水源充足,而且排水方便。为确保好的透气性,应以沙地或沙壤地为主。池塘内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浅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
建好的池塘,内留几个土墩,栽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一方面,这些水生植物是很好的养料来源供螃蟹吃食。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河堤,避免因掘穴造成漏水。
扩展资料:
螃蟹养殖的管理措施:
螃蟹的饲喂管理:河蟹喜食新鲜的食材。为此,日常的喂料管理,禁用那些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现阶段,仍然要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
螃蟹的消毒管理:清除池塘内病菌和细菌,为健康养殖河蟹营造好的养殖环境。在养殖前后,都应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幼蟹进入池塘之前,应提前做好消毒,冬季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养殖管理过程中,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求:毒性小、挥发性快,避免因消毒而造成环境的被破坏。
螃蟹的养殖管理:加强日常饲喂管理,落实好每天的巡查工作。每天至少巡查1~2次,早晚各一次,留意河蟹的觅食情况。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应立即检查是否有病害存在,能做到积极对症用药,避免传染病流传而影响养殖效益。
在池塘养螃蟹技术谁有?
池塘养蟹技术池塘养蟹具有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大、见效快等特点,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模式。 1.蟹塘的建设:蟹塘在场址选择、建设上与鱼塘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一要在池中设置人工礁岛并在其上种植水生植物,其作用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二是池塘周围要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围起(上部高出地面50~60cm,埋入土下10~15cm),构成防逃墙,防止河蟹外逃。 2.蟹种放养:蟹种规格在60~100只/公斤的,每亩可放20~30公斤,蟹种规格在100~200只/公斤的,每亩可放15~20公斤。放养时间应在4月下旬左右。 3.饵料投喂:饵料要求新鲜适口,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搭配合理,投喂要求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多点,并采取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吃食活动情况,科学投饵。每次蜕壳来临前,应增投动物性饵料。放养初期,每天可投喂3~4次,自6月份开始,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可按早30%、晚70%的比例分配投喂量。 4.日常管理:一是要坚持经常巡塘,检查河蟹吃食活动、水质变化情况等,经常换水,保持池水肥嫩。河蟹蜕壳期间,可在池塘内播撒生石灰水,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蜕壳。二是要做好防汛、防逃工作。三是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5.成蟹捕捞:池塘商品蟹的最佳捕捞时间为9月中旬。可采用地笼、丝网等进行捕捉,也可在蟹池出水口套上网具,利用河蟹顺水爬行的习性进行捕捉,或者排干池水,下池捕捉。池塘养蟹技术2006-7-11 21:19:00 来源: 网友评论(0)池塘养蟹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业,目前平均亩产可达100千克,产量高的可达300千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⑴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⑵池塘结婚。池坡1:2.5 ,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⑶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⑷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⑸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2、管理⑴放养量。一般每亩投放10克左右蟹种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种规格尽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长个体差异悬殊,造成大期小现象。⑵投饵。常见的水生植物、菜叶、各种饼粕以及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等都可作为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动物性饲料根据水温适当调剂。表10 不同水温下的饵料投喂量水温周投喂次数日投喂量占体重%10 ℃2315~18 ℃32~320~24 ℃6~122~328 ℃以上2~32除上述饲料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表n 饵料配方原料名称%动物性成分(鱼粉、蚯蚓、贝肉等)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等)粘合剂(甘薯粉、麦粉)矿物质(贝壳粉、蛋壳粉)生长素15~2065~705~62~31~2投饵时间一般上午8~9时,下午4~5时,饲料投放在距池边30~50厘米的水中。⑶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也是必不可少的。⑷水质管理。养蟹池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因此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水温越高就越勤换水。3、捕捞⑴流水捕捞。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习性,在池塘中养殖的,也要弃穴在水中活动,只要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⑵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会爬上岸活动,只要在池塘四周四个角上点灯,便能聚集捕捞。稻田里怎么养螃蟹
1、稻田设施建设稻田养蟹,亩产水稻可达450公斤以上,蟹10公斤。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应加高加固养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实,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米,河宽3米,深1.5米,坡比1∶2。面积较大的田块中间要开挖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总体可开成“日”、“田”、“围”等形状,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2、稻田水质调节水稻品种以汕优63、南优6号、六优1号、武育粳3号、盐粳187、盐粳235等为宜。稻田施基肥养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种以有机肥为好,最好是饼肥,时效长,效果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500公斤,饼肥150~200公斤,缺少有机肥的地区也可用无机肥补充,总施用量以基本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需要为宜。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秧苗栽后的一个星期内,特别是秧苗返青前,要尽量减少螃蟹进入秧田,以免影响秧苗成活。3、苗种放养规格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将复堆河及蟹沟内的水排干,曝晒数日,再放水5~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全池遍洒。放蟹前还应暂养鱼试水,检验药性是否完全消失。放养时间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2~4月份,水温达5℃~10℃时,选择一个晴天,将蟹种放入复堆河内。稻田培育幼蟹,通常在5~6月份放蟹苗入复堆河内(稻田不宜鱼蟹混养)。4、日常饲喂管理饵料投喂培育幼蟹的田块,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投喂1~2次豆浆或蛋黄,泼洒均匀。一星期后,逐渐改投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饼糊、麦麸糊、南瓜糊、甘薯糊及一些动物内脏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日常管理主要是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进排水道是否漏水,观察螃蟹的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适和腐烂变质的残饵。病害防治目前稻田养蟹疾病较少,一般以预防为主,放养时用0.2万国际单位孔雀石绿溶液对蟹进行药浴。养殖期间,每亩每月用生石灰15~25公斤在复堆河和蟹沟内遍洒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拌和土霉素投喂。对稻田养蟹危害较大的敌害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鸟等,可采取在田边投放鼠药、安放鼠笼、鼠夹、“稻草人”及人工捕杀等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一亩地能养多少螃蟹
如果是稻田螃蟹共养,一般每亩在260~300斤之间;若是稻田虾螃共养,一般每亩150~220斤;若是稻田鳅螃共养,通常每亩200~260斤;若是稻田黄鳝螃蟹共养,一般每亩180~250斤之间;若是单田精养,一般每亩300~380斤;若是单田粗养,一般180~230斤之间。合适的螃蟹养殖地,水质要好、水源充足,而且排水方便。为确保好的透气性,应以沙地或沙壤地为主。池塘内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浅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
建好的池塘,内留几个土墩,栽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一方面,这些水生植物是很好的养料来源供螃蟹吃食。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河堤,避免因掘穴造成漏水。
扩展资料:
螃蟹养殖的管理措施:
螃蟹的饲喂管理:河蟹喜食新鲜的食材。为此,日常的喂料管理,禁用那些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现阶段,仍然要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
螃蟹的消毒管理:清除池塘内病菌和细菌,为健康养殖河蟹营造好的养殖环境。在养殖前后,都应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幼蟹进入池塘之前,应提前做好消毒,冬季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养殖管理过程中,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求:毒性小、挥发性快,避免因消毒而造成环境的被破坏。
螃蟹的养殖管理:加强日常饲喂管理,落实好每天的巡查工作。每天至少巡查1~2次,早晚各一次,留意河蟹的觅食情况。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应立即检查是否有病害存在,能做到积极对症用药,避免传染病流传而影响养殖效益。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