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三月底了,很多塘口的螃蟹已经开始脱壳[在一些计算机软件里有一段专门负责保护软件不被非法修改或反编译的程序。]了,脱壳是甲壳类动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生理现象。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下塘后的第一次脱壳是整个成蟹[稻田养蟹: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惠互利。]养殖中关键的一环,不仅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和收获时的回捕率,而且对河蟹的体质和养成以后的规格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螃蟹脱壳障碍病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呢?

  

有哪些症状?

  病蟹行动迟钝,往往十足腾空,在蟹的头胸部、腹部出现裂痕,无力脱壳或仅退出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终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发病原因

  1.河蟹生产季节,水体中或投喂的人工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中,长期缺乏钙、铁等元素,蟹壳长而不硬,造成河蟹生理性脱壳障碍。

  2.蟹池长期不换水,残饵过多,水质浓,有机质含量高,纤毛虫及病菌大量滋生,河蟹受寄生虫感染,导致脱壳困难。

  3.病菌侵染蟹的鳃、肝脏等器官,造成内脏病变,无力脱壳而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幼蟹与100克以上的成蟹,有时个体较大的蟹以及干旱或离水时间较长的蟹较易患此病。该病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发现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较大死亡。

  

该如何防治呢?

  1.饵料中经常添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物质,利于河蟹脱壳。

  2.投饵要适量,及时清除残饵,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3.生长季节每月分别用20ppm生石灰和3ppm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无机化合物,是无色三斜片状、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动物及畜禽养殖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用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营养增补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品质改良剂。]全池泼洒2次~3次,增加水体钙、磷等。

  4.河蟹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不要在脱壳区干拢、起哄和投放饵料。

  5.发现病蟹,在饵料中添加1%~2%的脱壳素,连喂5天~7天。

  以上就是“螃蟹脱壳障碍病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防治呢?”的全部介绍了,希望对大家的养殖能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水产养殖,重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