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泥鳅冬天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求泥鳅养殖技术(泥鳅饲养技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求泥鳅养殖技术
东北本地泥鳅露天池塘养殖和越冬每亩投放数量是多少?
泥鳅越冬管理。主要做好泥鳅的选种,池水增减更换,淤泥的培厚,采取适当防冻措施等方面工作。选种:加强越冬抗寒抗病能力,应选粗无病无伤泥鳅做种。池水管理:冬天泥鳅生活在底层淤泥中,要求水底含氧充足,水质清新,无水源鱼池要定期补换水。淤泥培厚:要用沤制过的有机肥拌牛马粪或猪粪适量,撒入池内,以增厚淤泥,为泥鳅越冬提供温床。水温在10度以下你泥鳅入冬眠,要加深水位保温,越冬池放养密度可高于正常饲养1.5~2倍,水温应在2~10度为宜,结冰较后时,应在池内打洞穿冰,以利通气。建议到图书市场去买几本关于养泥鳅的书。自己多看书就都明白了。冬季养泥鳅要注意什么?
注意水的质量,池子的环境,要急时做消毒防范,注意天气情况以防鱼逃走!零度以下泥鳅怎么样过冬 东北冬天零下20多度 池塘水面一定结冰 请问水深多少 结冰怎么办 请详细些 或留电
只要是水最低温度不会低于零度,最底层的水温4度 只在水面与冰相交处是零度泥鳅鱼养殖要注意什么
泥鳅鱼养殖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清池消毒 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鳅种50~60尾。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养殖水泥鳅温度一般在多少度
适宜温度在20到28摄氏度。拓展: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泥鳅怎么养殖?
有在黑龙江省养殖过泥鳅的朋友吗?想问下冬天泥鳅土池过冬的方法
加水1米深,10-15天消毒,不会有问题的,我每年都是这样做的,不要让水面常结冰,冬天泥鳅放在水里冷不冷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所以北方河道中也有泥鳅的,越冬没有问题的@ 鱼缸怎么养泥鳅
泥鳅宜生活在湖池,鱼缸的环境不适合泥鳅生长,真要养长的比较慢。 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条。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中文学名:泥鳅 拉丁学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别称:鱼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鳅科 亚科:花鳅亚科 属:泥鳅属。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