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螃蟹病暴发五法

  养蟹池老化时,池底淤泥[淤泥,汉字词汇,yū ní,是指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较深,淤泥中藏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会给日后蟹病的发生留下隐患。对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必须进行清除池底淤泥的工作。清淤后的蟹池,要经冰冻、日晒不少于1个月。不论新池旧塘,在放种前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可用高浓度的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如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525g/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600g/平方米)。  应选择培育阶段用药少的非疫病区正宗的蟹种;避免长途运输;最好配套另塘自育蟹种。蟹种要求肢体完整、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前用药物(如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20g/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30g/立方米)浸浴蟹体20分钟--30分钟。  养蟹要求水源充足、清新、肥爽、溶氧充足。凡是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水域都不能养蟹。水位要求“前浅、中深、后稳”,春季为0.5m--0.8m;夏季和初秋为1.2m--1.5m;秋末冬初为1.2m以上。蟹池溶氧要保持5mg/L以上,水中缺氧时要及时加水、换水,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和使用增氧剂。对养蟹水域要经常观察,在河蟹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难、软壳蟹多时,应及时补充钙、镁、磷等营养元素,把水质硬度调为中低等,水pH值调为中性偏碱(pH值为7.5--8.2)。  河蟹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5%--46%。在高温季节,投喂动物性饵料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宜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麦类、玉米、豆饼等饲料。  在用药物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时,应在蜕壳前,以预防寄生虫病为主;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前,以预防细菌性疾病为主;在白露前,以预防病毒性综合症为主。要选用高效、低毒、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如生石灰、强氯精、硫酸锌[无色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别名皓矾。]和中草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