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乡亲养螃蟹 稻田里的秘密让他赚了2000万

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北邻鞍山市,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邻锦州市,南临渤海辽东湾,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大洼县[大洼县名取自大洼镇,因地势低洼而得名,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于1975年建县,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县,是辽宁省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与渤海翼上的重要节点。]腰岗子[岗子,读音为gǎng zi,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村  这是一片与众不同的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4年来,它给腰岗子村足足赚回了6000万元,这个数字,是普通稻田的2—3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片稻田有如此高的收入呢?这不得不提到一个叫王长久[ 发音: cháng jiǔ 意思: 时间很长;长远:~打算|这种混乱状况不会~的。]的村民[村民( cūnmín),英文名,villager,乡村的百姓,也就是居住在村一级行政区划内的公民。],而此时的王长久却只恨世上不卖一副后悔药!  村民王长久:“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些后悔,来不及了。”  原来,王长久是最早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可他不但没有利用这个秘密发财,反倒落了个妻离子散。五年了,王长久只能翻开相册才能看到自己的媳妇。  王长久:“这就是我媳妇。”  记者:“挺漂亮的?”  王长久:“一般吧。”  五年前,王长久的妻子外出打工时,看到有人在稻田里养蟹能赚不少钱,便赶回家劝丈夫也在稻田里养螃蟹[螃蟹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  王长久:“她在外面打了一年工,看别人在养螃蟹,回来劝我养螃蟹。她给我说的时候,村里还没有养螃蟹的,我也不敢养,怕掉里头,我没有听她的话,一直跟她吵架,吵架后她就离家出走,走了整整5年光景了。”  王长久的儿子王永:“跟妈妈联系不上,我想要妈妈回来。”  王长久的老婆一走杳无音讯,可那个在稻田里养螃蟹的主意却让村里从此热闹起来。当年,村委组织人就稻田养蟹的事实地查看了一番,觉得的确可以让稻田增收。第二年开春,村委就一边发动群众,一边让村干部[村干部是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村干部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们带头养起了螃蟹。  村委副主任鞠兴发:“头一年养蟹,心里没底,担心赔,结果到年底一算账,挣不多,1300块钱,我看还行。  看到村干部都在养,不少村民开始动心了。地头活儿一贯不甘人后的陈云满这一次又想争个先。可养螃蟹不是一句话的事,他家的10亩地至少需要2公斤蟹苗,当时1公斤蟹苗就得2600元。对陈云满夫妇来说这可是一笔大投资。  村民陈云满:“当时可别说了,这个冲突可大了,我说养,人家说不干。”  村民苏燕华:“当时我就不同意,不同意在哪儿呢,要是说养上这个螃蟹吧,这个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肯定是减产,我把钱藏起来了,反正我把着钱,你愿意买你就去买吧,反正你没有钱。”  陈云满向朋友借钱**地往稻田里撒下了蟹苗。但毕竟这纸里包不住火,没过多久就露了馅。  村民苏燕华:“后来下地了,一看,这稻苗怎么和没有养螃蟹的不一样呢,可稀楞了。我就回家跟他干起来了,不跟你过了,这你就瞒天过海的瞒着我,你买螃蟹苗,看以后咱家的稻子不高产,我跟你算账,我就不吃不喝了。”  当时,腰岗子村的多数家庭都发生过类似的争吵。因为水稻是腰岗子人的命根子,人们祖祖辈辈都在千方百计提高水稻产量。而如今要在稻田里养蟹,一亩地里就要留出一分地来供螃蟹活动,同时还不能用化肥和农药,水稻减产那还不是明摆着的事?再说,就是养起了螃蟹,谁又能保证卖得了!针对这些顾虑,腰岗子村请县海洋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前来一起商量对策。  盘锦市大洼县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杨素琴:“河蟹对水稻有益处,春天插完秧之后,就不用封草剂,放完河蟹之后,它就把一些杂草自然吃掉了,如果水稻生虫子,河蟹还能及时把它吃掉,另一方面,河蟹本身的粪便,残饵,对这个水稻,是一个促肥的作用。”  实践中,大伙儿通过提高插秧密度的办法弥补了养蟹占地的损失。  盘锦市大洼县水产研究室主任王淑元:“咱们稻田养蟹要有稻田工程,为了防治水稻减产,我们采取大垄双行,和采取边行插双穴的优势,最终我们每亩地的产量要增重40公斤左右。”  提高密度以后,人们又用农家肥代替了化肥,从而保证了种稻不受养蟹的影响。而对螃蟹来说,稻田里的环境正适合它生长,螃蟹不仅可以随意遮阳避暑,而且能尽情享受其中的杂草和虫子。  腰岗子村养的螃蟹叫做河蟹。河蟹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淡水蟹。5月份投放蟹种到9月份一般能长成5分硬币般大小,这个时候的蟹也叫扣蟹,扣蟹作为蟹苗一年之后就长成成蟹。  弄清稻蟹互利互惠的关系之后,2003年腰岗子村的一半稻田里养上了螃蟹,当年秋天,他们的河蟹卖了个好价钱。  村民:“那个价格比较好,28块钱一斤。”  村民:“养了120几斤蟹,就是养扣蟹,就是一斤一百头,去去死亡,一些费用去了,收入8千,净剩,收入8千块钱。”  2004年,腰岗子村家家户户养起了河蟹。当年秋天,就在人们掰着指头算计好大赚一笔的时候,村里半个月没来一个收购商。人们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王圆柱:“我家里有5000斤螃蟹,当时2块钱都没有人要。”  吴祥玉[吴祥玉是大洼县新兴镇腰岗子村*支部书记...]:“我们村挤压的数量是18万斤,9万公斤。”  吴祥玉是年前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动大伙养螃蟹,这些蟹卖不出去,他觉得实在没法交待。  当时,村里积压的多一半是扣蟹。吴祥玉打听到,北方的扣蟹在南方市场有价格优势,就决定去南方寻找买蟹的人。七天内他马不停蹄跑了六个城市,最后在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买主。  吴祥玉:“他让我在湖边吃了一顿饭,他给我倒了一满杯酒,有这么大的杯,得有3两左右吧。”  吴祥玉从不沾酒,但这一次他不仅把这杯酒一干而尽,而且主动跟对方较上了劲。  吴祥玉:“我说你再推荐我两个人,我可以再干两杯,他当时答应了,所以说,我又连着干了两杯,我这三杯酒喝了之后,当时平时我滴酒不沾,应该说我是醉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哪来的力量,我没有醉。”  吴祥玉这一趟最终给村里卖了3万公斤扣蟹。就在吴祥玉去南方的同时,村里的不少人也走出去拉来了客户。这之后,腰岗子村多了6个河蟹经纪人。每年的秋天,来自内蒙和江苏等地的客户总要让村里变得更加热闹。  稻田里的河蟹不愁卖了,由于不用化肥农药,他们的大米也比以前更好销售。水稻和河蟹加起来,每亩稻田一年最少收入2500元。现在,全村6000亩稻田里全部养上了河蟹。王长久也养起了河蟹,苏燕华还支持丈夫扩大了养蟹规模。  2006年8月下旬,一场大雨冲坏了一些螃蟹防逃实施,螃蟹乘势乱串,给腰岗子的村民们增添了新的忙活。  乡亲们在忙着抓跑出去的螃蟹,而王长久则惦记着出走了的媳妇。记者在腰岗子采访时,王长久再三要求要对他媳妇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