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田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

1.藕池条件:泥鳅苗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以面积以3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6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必须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莲藕覆盖面积宜占总面积的1/4。2.清塘[qingtang]培水: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池用生石灰50~6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每亩施300~4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便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厘米。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鳅苗。3.苗种放养:鳅苗出膜第二天便开口进食,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3~5天,卵黄囊消失,开始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200~5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4.饲养管理: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要预先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鸡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厘米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天3~4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厘米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用编织袋盛鸡、鸭粪等有机肥,浸于水中,每次每平方米用量约0.5千克;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每平方米水面可施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克。平时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当饲养1个多月鳅苗体长达3~4厘米、开始有钻泥习性时,即可转入成鳅池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