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之蟹种放养技术要点

蟹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是成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第一道工序,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适宜的蟹种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放养蟹种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做好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前要抽干池水,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一段时间,修整好池埂、圩堤和防逃设备,用生石灰、茶粕等彻底消毒,移栽芦苇、蒿草、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等水生植物,同时投放一定数量的鲜活螺蛳。为防止蟹种摄食水草嫩芽,可事先用密眼网围拦占蟹池总面积10%左右的地方,让蟹种暂养一段时间,然后拆除网围,使蟹进入生态环境较好的大水面中生长育肥。2、注意选购蟹种质量:蟹种有用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之分,还有长江水系[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之别。目前养殖效果最好[中文解释为表示最理想的选择;最大的希望。]的是长江天然苗培育的蟹种,但数量极少。一般用以长江水系亲蟹模拟天然条件繁殖的蟹苗培育的蟹种,但选购时要注意识别,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最好自育蟹种或购买本地健康的蟹种,避免长途调运外地来路不明或“带病”蟹种养殖。同时,要鉴别性早熟蟹种。所购蟹种既要品种纯正,又要规格合适、肢体完整、爬行活跃、体质健康、无病无伤。3、掌握放养规格和密度:为了提高商品蟹的规格和养殖效益,最好选择上年培育的每1kg80~160只的“扣蟹”放养。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模式和饲养管理措施灵活掌握,原则是宜衡不宜密,精养的每667m2不应超过1200只,最好在700只左右,混养和粗养的一般每667m2放养200~600只。4、重视科学的放养方法:蟹种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12小时以内,蟹种用网袋或蟹苗箱盛放,运输途中防止挤压和失水。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水温10℃左右时进行。浸水处理:经运输的蟹种放养前应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如此反复2~3次,让蟹的鳃吸足水份。蟹种消毒:为防止蟹种带入寄生虫和病菌,经浸水处理后放入配置好的药液(每1kg水用高锰酸钾50mg、或呋喃西林[呋喃西林是一种药物,为柠檬黄色细微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1~2mg、或喹乙醇6~8mg)中,浸泡消毒3~5分钟,然后让其自行爬入养殖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