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为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又名河蟹、大闸蟹[大闸蟹一般指的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称上海毛蟹,俗名大闸蟹或河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朝鲜半岛至中国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因此我国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大闸蟹的水产养殖户朋友[朋友,是人际关系中甚为重要的**对象。]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并且时不时就会冒出新手也来养殖大闸蟹,这里就要和新手养殖户朋友提个醒,一定要躲过下面这八个坑!
一、选苗种不重视
很多朋友对苗种这一块没有太过重视,都知道苗种很有可能影响着大闸蟹的规格,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选到真正合适的苗种,就随意挑选了外地苗,但是实际上选苗时以本地苗原塘苗为佳,而且要肥度比较好的,规格差不多的就行。如果自己繁育蟹苗的话,母本适中的就行,太大的话,价格肯定贵,太小规格也小,不划算。
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现在很多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都没有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或者比较单一,真正遇到紧急情况派不上大用场,所以蟹塘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微孔增氧和水车式增氧特别重要。还有一些塘口进出水口子比较少,换水不太方便,这也是要考虑的。
三、清塘的时候使用菊酯类
很多养殖大闸蟹的朋友在清塘的时候,喜欢使用菊酯类,这会让大闸蟹的蜕壳期大量延迟的,甚至有的在脱壳期会大量伤亡,虽然这类药清塘药效比较好,但是它残留的时间比较长,不太方便养殖期间投放。所以塘口需要适当清淤的时候,用漂白粉等药物残留低会好很多。
四、消毒解毒意识不强
大家都知道消毒可以减少病原物传播,所以为了保障大闸蟹有个好的生长环境,需要一个月[《一个月》是一部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现实小说,作者是唐墨云。]2次左右的消毒,但是很多朋友一个月一次消毒都难做到。解毒的时候也是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一般温度较低时时10天左右一次,温度高的话,5天左右一次。解毒剂的话可以交替使用,维生素解毒、有机酸解毒、活性炭等。
五、除苔、杀虫观念不强
有的朋友在养殖的时候担心除苔、杀虫会影响到大闸蟹的生长,但是却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虫多了水浑、青苔多了影响水草,所以需要及时灭杀,比较放心的是使用毒性低、药效慢的处理如中草药,不能用杀毒性强的,要不然会连大闸蟹一起毒杀。
六、水草太多
一个塘口如果水草太多的话,也会对大闸蟹的规格有一些影响,而且水草太多,PH值就会上升,大闸蟹很容易出现不吃东西或者软壳的现象,所以水草保持一定的量即可,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
七、大闸蟹伤亡多了才处理
很多时候,大家发现大闸蟹伤亡多了,心里一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的用药物去处理,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反效果,不仅没救活,反而损失更大。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可以适当卖出一些六月黄。
八、大量用**水[**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塘口一般使用外河水,但是很多人为了方便减少藻类,大量的使用**水,前期的话建议使用,到了后期,用**水就不怎么好了,因为井水大量使用水温低易出现部分应激反应。
综上就是大闸蟹养殖很多新手朋友都容易犯的几个误区介绍,养殖大闸蟹的新手朋友们一定要多多注意,避免掉坑!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效益!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