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俗称“大眼幼体[ ...]”,是第五期溞状幼体经过脱皮变成大眼幼体的。它有一对复眼附着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窝处故而得名。大眼幼体是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Ⅱ期至V期幼蟹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一、了解蟹苗培育过程养殖户在选购蟹苗前,首先要了解蟹苗场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亲蟹[ ...]、饲料、培育周期等等。用于繁殖蟹苗的亲蟹,最好来源于天然湖泊大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且雌雄蟹应来自不同的水域,避免近亲交配。亲蟹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雌蟹应不小于125克,雄蟹不小于150克。使用丰年虫[丰年虫又称丰年虾,卤虫,盐水虾等多种名称。](卤虫)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好,而用淡水蚤、蛋黄等代用饵料培育的蟹苗质量较差。此外,蟹苗培育周期一般在19~21天,出苗时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21℃左右。二、做好蟹苗质量鉴别工作1.体色[昆虫的颜色多数是由体壁和它的衍生物产生出来的,也有的来自不同的皮下组织或血液。]。优质蟹苗体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镜检体表无聚缩虫或丝状细菌等异物。劣质蟹苗,体色光泽暗淡,有深有浅,呈乳白色、桔红色,镜检蟹苗带菌、带虫。2.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优质蟹苗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有趋光性,摄食凶猛,溯水性强。手感蟹苗爬动有力,用嘴吹之反应敏捷。用手抓起少量蟹苗,甩干水分轻握成团,松手后会立即散开。劣质蟹苗,空胃无食,游动能力差,易在水体底层活动,手抓蟹苗易成团,不易散开。3.蟹苗规格。正常蟹苗出池规格以每公斤12万~14万只为宜,最多不超过16万只。达到此规格的蟹苗,假苗较少,变成幼蟹较为顺利。如蟹苗数量过多,说明蟹苗日龄短,甲壳软,经不起操作和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如蟹苗数量过少,该蟹苗规格大,临近脱壳期,运输途中会脱壳死亡。4.育苗水体的盐度、温度。蟹苗出池时,要求水体盐度不高于4‰,淡化时间不少于7日龄,出苗时水温在21℃左右,育苗池水温与养殖池水温差在2℃以内,最多不超过4℃。三、注意事项1.蟹苗出池前一天,最好用药物消毒一次,以杀灭一些有害生物,减少养殖期间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淘汰部分体质较差的蟹苗。2.蟹苗捕捞时,应停饵,采用灯光诱捕,蟹苗杂质少,活力强。装箱前要把水分沥干,入箱时要撒放均匀,防止蟹苗相互粘附挤团而引起死亡。3.早苗宜选择白天运输,晚苗宜在夜间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晒、防风。机动车运输,开车时关好门窗,停车时打开门窗通风,车内禁止吸烟,途中每2小时喷水1次,增加蟹苗箱的湿度。4.蟹苗经长途运输后已基本脱水,如直接放入水中,蟹苗鳃部易产生气泡而影响成活率。所以蟹苗入池前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打开蟹箱,对蟹苗洒水5分钟,把蟹苗箱和蟹苗全部浸泡在池水中,然后离水放在岸边,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最后把蟹苗缓慢入池放养。
大闸蟹养殖要把好第一关:蟹苗选购技术
# 上一篇: 如何提高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
# 下一篇: 怎么给螃蟹洗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