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变热意味着水产养殖进入疾病高发阶段,早期的养殖中,饲料、粪便的累积,底质的不及时改良,水质的不稳定等问题均会以疾病方式爆发。今天为大家分享一起小龙虾[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治疗案例,供广大水产用户参考。 江苏省淮安金湖-塔集,徐老板 养殖面积
[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170亩 水深:70cm 主养品种:小龙虾 刚放苗十来天,水色正常,但很清瘦。吃食状况不好,肠道内食物不多。 每天死亡几十斤,最高峰100余斤,小龙虾死的较多,并且上草上岸多,四肢无力[四肢乏力是指在正常生理清醒情况下,出现的四肢发软,无力。]。客户近期使用过聚维酮 [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具有高效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制粒的粘合剂。]碘消毒、多元有机酸解毒降Ph,皆无效。 【水质检测】 ph值:9.02 氨氮:0.13 **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无 【小鱼分析】 龙虾苗下水前水质管理工作未做足,且近几日天气不好,运输应激、入睡应激、暴雨天气应激并存;水质太瘦,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少,营养状况[ ...]不好。导致连续死亡。 【处理方案】 第一步:外用-水体增氧解毒降Ph(如解毒护水灵+氧多),减少应激影响(诱食应激灵或泼洒姜); 第二步:调水肥水,增加天然饵料,改善水质——藻种+氨基酸+水美。 第三步:内服-增强虾苗体质,补充维生素,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多维+三黄散+肤美) 【处理后跟踪结果】 Ph下降到8.6,氨氮不变;用药后吃食明显转好,死亡量逐步减少,一周内达到不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