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笔者对小龙虾[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一、放养密度

养殖小龙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要合理,不可以太高过高的放养密度能增加小龙虾存塘数量,降低养成的成活率,饲料的投入量大,增加了养殖的成本,养殖虾规格小,降低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养殖风险,因此放养密度要合理,要根据技术水平和养殖条件决定合理养殖密度。一般情况下主养小龙虾塘口每亩放养6000-8000尾,规格为70-80尾/斤。二、水草移栽是关键水草移栽与投放对提高小龙虾养殖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水草是小龙虾重要的植物性饲料,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降低成本;是小龙虾脱壳的隐蔽场所;在高温季节可以达到降温作用;吸取水中的养分,有利于水质的改良和稳定,因此水草的多少对小龙虾养殖非常重要。小龙虾养殖池一般种植伊乐藻 [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苦草、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等水生植物,2-3月份水温较低时种植伊乐藻,4月初水温上升后种植苦草、水花生等。水草覆盖整个水面的60℅左右。伊乐藻栽种要实,4-6m栽种草条块,相隔3m左右的水路。水花生以条式移栽为好,水花生条30cm,相隔3-5m,中间移栽伊乐藻。栽完之后,向虾池注水20-30cm,等水草长满全池后逐步加深水位。三、注意及时换水有人认为小龙虾能生长在污水沟等恶劣的水域中,对水质要求不高,实际上,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水质污染是小龙虾大批死亡的要原因之一,因此,适量的换水非常重要,不但有利于改善水质,而且可以**小龙虾脱壳,有利于生长速度的加快和产量的提高,但是过多的频繁的换水也不行,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换水1-2次,每次换水1/4左右。四、池塘不能太浅池塘太浅易造成水质突然变化,夏季水温增高容易使小龙虾甲壳变红,性腺成熟,小龙虾易掘洞穴居。一般在高温季节池塘的水深保持在60cm之上较为适宜。五、防止自相残食当食物供应不足时,小龙虾之间会互相残杀,主要是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虾,所以自相残食已经是阻碍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中应注意重视饲料的投喂和人工隐蔽物[隐蔽物:; 隐蔽物可以构成或直接成为野生动物的躲避场所,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躲避场所,须是能满足野生动物的生理、形态结构及行为上长期进化所适应的生存环境。]的设置。一要根据小龙虾的不同发育阶段投喂不同的饲料,二是饲料投喂量一定要足,三是要加强水草栽种及其他人工隐蔽物的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龙虾自相残杀。作者: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