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淡水养殖鲍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鱼怎样饲养?(鱼如何饲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怎样饲养?

鱼怎样饲养?

1.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随着病情的发展,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将病鱼及未患病的鱼同时捞至另一盛有百万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鱼缸里,放进时,停止喂食1-2天,然后喂少量鲜活饵料,逐步恢复正常喂食。这种办法比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鱼可恢复正常。若有病情较重无法恢复健康的鱼,则应扔掉。原鱼缸用百万分之三的高锰钾溶液浸泡消毒。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食欲减退,行动缓慢,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鱼体表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鱼鳃充血。鳍条腐烂,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鳃盖呈透明状,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

用百万分之二十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及鱼缸、或者用百万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鱼及鱼缸,均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整个鱼体表皮粗糙,全身鳞片竖起来,向外张开。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病鱼呼吸困难,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防治方法:

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

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

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

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

5.烂鳍烂皮肤病

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防治方法:

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

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

6.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

2 常见病~

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7.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北京地区3—5月份流行。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8.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9.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

可用亚甲基蓝、食盐和福尔马林等治疗。

10.气泡病

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应消除病因.以防本病发生。

鱼体上出现了气泡病,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

11.感冒

水温骤变,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而发病。鱼停于水底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给失去原有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12.眼病

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

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

13.意外中毒

多属农药中毒,如为美化环境,将鱼缸、水族箱与花盆放在一起,对花盆喷药治虫时,没有想到鱼,没有移动鱼缸,也未加盖;将农药喷入鱼缸,使鱼中毒身亡。清洗过滤棉时,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

14.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

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15.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

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16.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易寄生.

治病方法:

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C、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17.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鲍鱼在家里怎么养

养鲍鱼需要海水,给它一个大一点的空间,如果有氧气泵最好了。

鲍鱼吃海带,海带要1-3天就更换。

如果没有海水那就没有办法了。

鲍鱼其生存的水温范围在1~28℃,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 鲍鱼属于中盐度的海洋生物,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31‰为宜,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过36‰。 . 保持天天给缸子里打氧

水中加盐可以养殖鲍鱼吗

水中加盐不可以养殖鲍鱼,用人工海水不适宜养殖鲍鱼。

1、养鲍鱼用普通的盐水不行。鲍鱼原始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

2、养殖鲍鱼需用海水,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以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主。天

3、然海水中的化学成分较多, 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和 铁、锂、碘、铝、溴、锶等数十种元素,以及20余种微量元素组成,成份比较复杂。

鲍鱼生活习性

鲍鱼很娇气,养殖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科学的净水方法必不可少。直接引进的海水是无法进行鲍鱼养殖的,需要对其进行净化,一直以来养殖户们都是采用沙滤技术净化海水。另外紫外线光照海水净化技术能杀死海水中一部分对鲍鱼生长不利的细菌和微生物,同时又能保留有利于鲍鱼生长的微生物,使鲍鱼的产量大大提高,使鲍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近70%。

秋季是生长较快的季节,需投喂足够的新鲜饵料,每4~5天投喂一次。冬季水温低,鲍鱼的摄食量少,新鲜藻类浸泡在水中7~8天不致腐烂,因此冬季每8~10天投饵一次即可。注意每次投饵应在清除饵料残渣和鲍的排泄物以及更换新鲜海水后进行。鲍鱼喜干幼嫩海藻,在无新鲜海藻的情况下,可利用干藻浸泡后作为饵料投喂,且藻类喂养以混合效果为好,在藻类中裙带菜,鹅肠菜、海带、马尾菜等是鲍鱼比较喜食的海藻,饵料效果好,生长速度快。当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紫菜,试验结果表明不太理想,对鲍鱼的消化有很大影响。

鲍鱼(Abalone),其名为鱼,实则非鱼,种属原始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由于其形状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Sea-ear)。鲍鱼通常生长在水温较低的海底,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公认最佳产地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我国东北部也是传统产区。全世界已命名的 216 种鲍鱼中,分布在我国沿海的鲍鱼有 7 种,其中又以北部渤海湾出产的皱纹盘鲍和东南沿海的杂色鲍最为多见。

没海水,光淡水,养海鲜怎么能

海鲜食品一向是受人们欢迎的食物,其丰富的蛋白质、低胆固醇、各种微量元素,与肉类相比对人的营养和健康更为优越。更有许多海鲜食品,包括生蚝、龙虾、海胆、海参、鱼卵、虾卵等等,因为富含锌、蛋白质等营养素,都有壮阳、强精的效果。民间食用海鲜四法:熟食法:一般采用煮、蒸、炖、炒、煎等法,将鱼虾等烧成各种莱肴,并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或同炖。生食法:用活的河虾,洗净后用酒、糖、姜末等浸上片刻,就可生食,俗称“醉虾”;还有牡蛎肉也生食,食时蘸少许酱、醋、姜末等等,其味均鲜美可口。干腊法:如将鲜黄鱼剖开晒干,就是著名的“白鲞”,味鲜美可口;或将墨鱼(俗称“乌贼”)割去海螺峭晒干,叫“明脯”。这种干腊海鲜,不但可以久藏,并且别有风味。腌食法:利用食盐或酒糟制作海货,用缸储存作为常年菜肴,如将整只蟹浸腌数天,即可食用。食前处理海鱼吃前一定要洗净,去净鳞、腮及内脏,无鳞鱼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腻部分,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海鱼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贝类煮食前,应用清水将外壳洗擦干净,并浸养在清水中7-8小时,这样,贝类体内的泥、沙及其他脏东西就会吐出来。虾蟹清洗并挑去虾线等脏物,或用盐渍法,即用饱和盐水浸泡数小时后晾晒,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后烹制。鲜海蜇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需用食盐加明矾盐渍3次,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经以上处理后可食用。或者清洗干净,用醋浸15分钟,然后热水焯(100℃沸水中焯数分钟)。干货海鲜产品在干制的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虾米、虾皮、鱼干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钟再捞出烹调食用,将汤倒掉不喝。最佳做法高温加热细菌大都很怕加热,所以烹制海鲜,一般用急火馏炒几分钟即可安全,螃蟹、贝类等有硬壳的,则必须加热彻底,一般需煮、蒸30分钟才可食(加热温度至少100℃)。与醋、蒜同食,食后饮用姜茶生蒜、食醋本身有着很好的杀菌作用,对于海产品中的一些残留的有害细菌也起到了一定杀除作用。海产品性味寒凉,姜茶性热,食用海产品后可中和寒性,提高肠道免疫力,有效预防食用后的不适!建议:食用海鲜10分钟内,冲饮姜茶一杯。酥制将鱼做成酥鱼后,鱼骨、鱼刺就变得酥软可口,连骨带肉一起吃,不仅味道鲜美,还可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及矿物质等,特别是鱼骨中的钙是其他食品所不能及的。不当制法生吃生鲜海产中往往含有细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海鱼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鲜食还极易导致过敏。熏烤熏烤的温度往往达不到海鲜杀菌的要求,而且只是将表面的细菌杀死,中心部分还是存在虫卵。涮食为求材料鲜嫩,火锅涮食时间极短,而半生不熟的海产品中,寄生的虫卵不能被杀死,食用后被感染的几率高。腌渍用糟卤、酱油、烧酒等腌制或炝制海鲜,不具备杀灭海鲜中细菌的功能,即使腌制24小时后仍有部分虫卵存活,这样制法的海鲜几乎等同于生吃,对健康不利。

什么是在养殖鲍鱼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鲍鱼育苗技术 1、育苗条件 (1)成熟亲鲍:无损伤的健康个体,壳长6厘米以上;性腺外观极为饱满,包住消化腺的绝大部分,性腺凸出于壳缘,由于充满了精卵细胞而末端变得纯园。 (2)亲鲍暂养池和幼鲍培育池,要黑暗日塑料布。 (3)采集器:主要由透明有机玻璃,聚乙烯塑料藻板和薄膜等制成。 (4)采集框架:采用钢筋扎制,用薄膜包裹,或用细竹木扎成。 2、工艺流程 亲鲍蓄养枣人工诱导产卵枣筛选受精卵枣幼虫采集与培养(适时稀疏分养)枣稚鲍养殖。 鲍鱼育苗,饵料尤为重要,且必须提前准备,在幼虫采集前需将采集器预先附 上底栖硅藻或置于扁薄培养池内浸泡数天,然后将这些带有附着性硅藻和单胞藻的采集器移入幼虫培养池中采集面盘后期的幼虫。鲍鱼育苗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藻类培养,除在幼虫培养池内加入适量的营养外,同时加强光照,以促进底栖硅藻的繁殖速度,使底栖硅藻的繁殖数量与幼虫或稚鲍的摄食量维持平衡,为此,需不断加入肥料,如果基本上饵料不足,换水后应加补充饵料或更换饵料板,以满足幼虫的摄饵量。 3、病害防治 孤菌病:病状:鲍足上皮组织脱落,患病个体不活泼。重病机械**无反应。血液中有活动细菌,身体退色,触手软弱无力,内脏团萎缩,足缩回,鲍鱼从变态到1厘米发生持久性死亡,有时出现死亡高峰。病原:红鲍在幼小时容易发生孤菌病,分离出的孤菌其生化特性接近于溶藻酸孤菌。时间:一般高温条件下或充氧过多易发病。防治: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治疗:1)用氯霉素25-50ppm海水溶液浸洗0.5-1小时,或用复方 新诺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 2)用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上述药物处理方法都需将鲍鱼放在空气中10-15分钟,使药液充分的渗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饲养。另外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三、鲍鱼养成技术 1、养成条件 太平洋牡蛎养殖海区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其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1)地势 养殖区应选择滩涂较为平坦,底质泥沙为宜,便于棚架、浮筏的设置。并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围垦区的深水位置较为理想。(2)水流 养殖区的潮流要求畅通,海水交流条件好,风浪平静或不易受大风大浪的袭击。(3)水质 海水温度应是太平洋牡蛎适宜的范围5-30度;海水比重应在1.005-1.025左右。(4)饵料 养殖区必须是肥区,便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保证牡蛎生长所需丰富饵料生物。(5)污染 养殖海区应没有严重的工农业污染。 2、养成生产工艺流程 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成方式的确定→养成器材的准备→养成设施的设置→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收获加工 3、主要养成方式简介(1)直接养成法传统的养殖方法如投石养殖、桥式养殖、立桩养殖和插竹养殖等。这些养成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采苗器兼作养成器。(2)分苗养成法包括滩涂播养、浮筏或延绳垂下式养殖及单体养殖等多种方法,与直接养成相比,这些养殖方法可人为控制养殖密度,有效利用养殖水域,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是牡蛎养殖的先进方式。 4、滩涂播养:是目前滩涂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较简便的方法。将蛎苗按照一定密度直接播撒在泥滩或泥沙底质的滩涂上进行养成。垂下式养殖又分: 1)棚架式:在养殖区内用竹、木或水泥桩等搭设棚架,将附苗器械垂挂在棚架上进行养成。 2)浮筏式:在浅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构成,将附苗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殖。 3)延绳式:在浅海区设置浮绠,将附苗器器挂在浮绠上进行养殖。 4)吊笼式:单层圆笼式养殖扇贝用的多层网笼都可用来吊养牡蛎。除此而外,太平洋牡蛎还可与对虾混养,与海带、裙带菜等藻类间养。 饵料:完全依靠自然海区的天然饵料生物,以单胞藻为主。 病害防治:太平洋牡蛎的养成生产中,发生的疾病较少,国外报道的有卡诺氏菌病,国内养成主要危害来自敌害生物,一类是竞争生物如褶牡蛎、藤壶、苔鲜虫、石灰虫等与其争附着基、争食、争氧;另一类是残食生物如螺类、蟹类、凿贝**虫、扇贝蚤等,尤以最后一种危害最严重,目前尚无有有效防治办法。 四、鲍鱼收获与加工 1、收获方法 鲍鱼笼养、工厂化养殖收获方法简便,从养殖条约中或养殖皱纹板上直接拔离即可,自然海区养殖的鲍鱼的采捕一般安排在夏秋期间的水温较高季节,便于潜水作业。鲍鱼采取的标准一般掌握在规格达9厘米左右,每20个可达1公斤重。 2、加工技术 鲍鱼因其营养丰富、细嫩可口、丰富畅销,目前多以外销为主,即洗净后即可烹调,此外也可加工成干品或制成罐头。干品加工:先将鲜品去壳及内脏块,置于缸中加盐7-8%,隔夜取出后,搓洗去足周边的黑色素和粘液,洗净后入釜中加水煮熟,捞起用线穿起放于席上晒干即成。罐头制作:我国常用的是作水煮罐,并将鲍鱼去壳,头及内脏刷洗干净后封罐即成

谁能告诉我鲜鲍鱼一斤10头和一斤6头多少钱?还有1.5到2斤的澳龙是怎么卖的谢谢

由于现在处在两节(中秋、十一)之间,现在的鲍鱼价格比较高,10个头也要将近百元,6头大概在130左右。夏天的话10头60左右,6头80左右。我是在大连

如何煮鲍鱼?

鲍鱼

请问鲍鱼和牡蛎可以在淡水调成的海盐水里生存么?养在家里的鱼缸里。我家是北方。可以养么。能养活多久?

可以在淡水调成的海盐水里生存。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可养很久。这东西没有观赏价值,养它干嘛?买个盐度比重计,准确调配人工海水。还要一大堆过滤、温控等设备。要保鲜不如放冰箱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