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鱼苗乌仔有多大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火头鱼怎么养(火头鱼家养喂什么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火头鱼怎么养

火头鱼怎么养

亲鱼培育池使用一面积50m2的水泥池,池底铺有20cm左右的泥土。秋天放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20cm深水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量0.15~0.20kg,清塘7~10d后,碱性消失,放养试水鱼安全后,再放养亲鱼。该池放养亲鱼120kg,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4kg。春季水温15℃以上开始投喂,饲料以鲜活野杂鱼为主,在鲜活饲料供应不足时,适量投喂小型干杂鱼虾。干杂鱼虾投喂前用温水泡透。随着水温的升高,投喂量逐渐加大。为了促进亲鱼性腺成熟,每隔半个月左右冲水一次,每次半小时。

为什么鱼苗培育到寸片后要分塘

鱼的生活习性不同,分塘有利于各种鱼类在同样成本饲料的条件下,具有最快的成长速度,防止出现不同种类的鱼互相残杀的现象,也有助于鱼的高繁殖率,优化种群的数量。

黑鱼吃什么饵料

路亚黑鱼季节钓鱼技巧大全怎样在下雨天钓鱼钓鲤鱼草鱼饵料配方

水花饲养方法

因“水花”阶段的鱼苗体小幼嫩,取食能力低,游动能力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故应固定专养塘;在投放“水花”阶段鱼苗前彻底清塘,排干池水、除净杂草,曝晒池塘半月,然后放少量水进塘。

运输鱼苗有哪些注意要点

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最为广泛,比较适合的运输规格为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大规格鱼种,要用特制的橡皮袋充氧运输。常用尼龙袋的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40厘米,一般盛水25%~30%,充氧气70%~75%,每袋可装运的密度依苗种大小、温度高低和运输时间的长短而定。水温25℃,运程20小时,可装1厘米以下鱼苗1万~1.5万尾;1.5厘米的鱼苗3500~5000尾;3厘米左右夏花1500~2000尾,成活率达95%以上。运输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充氧后袋口用橡皮筋扎实。鱼运达目的地后,先把尼龙袋卸下来,置于阴凉处暂放10~15分钟,然后再放入养殖池水中,并不断人工泼水淋洒,10分钟左右再打开充氧袋,并逐步灌入养殖池水,当包装用水与养殖池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苗种投放到养殖池里。

春季什么时候适合投放鱼苗

年后一两个月,正是春季投放鱼苗的好时机。

春夏是水产养殖的放苗高峰期,养殖户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苗种下塘成活率。

1、晴天下塘。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时鱼苗适应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2、壮苗下塘。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流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3、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要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4、“无害”下塘。由于鱼苗较小,抵抗敌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较弱。鱼苗下塘前,必须用密眼网对全塘拉网1~2次,将塘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生杂鱼等可能危害鱼苗的生物清除,确保下塘鱼苗的安全。

5、适时下塘。过早鱼苗太弱,生命力较差,此时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过迟鱼苗由于卵黄囊已被吸收完,体质变差,容易死亡。应在鱼苗孵出4~5天,能自由游动、摄食食物时及时下塘,这是最佳时机。

6、开食下塘。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7、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8、调温下塘。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关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才能放苗入池。

扩展资料

鱼苗培育,也称“发塘”。它是指把鱼苗经20天~25天饲养,长到了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鱼苗培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鱼苗发塘率一直很不稳定。

影响发塘率的原因

1、鱼苗数量与运输成活率是影响发塘的原因之一。有些育苗单位为贪图利益,故意克扣鱼苗数量,也有的是抽样估计数量不足,很少有达到100%,有的还不到70%,所以这种本来数量不准的鱼苗即使其它措施十分完善,也难以满足下塘数而影响发塘率。

另外,由于鱼苗经长途运输,而不注意途中换水等措施,造成下塘后鱼苗发塘率下降。

2、鱼苗质量问题。一是买到劣质苗;二是拿过时的老苗,这两种苗发塘率都很底。

3、放养方法不当是影响发塘率的关键。鱼苗长途运输大多采用尼龙袋冲氧和汽车运输,而尼龙袋里的水环境会随着密封后时间的逐渐延长而变化。首先是温度,密封装箱后外界的干扰很小,而袋里的温度因鱼类的代谢物分解和鱼类呼吸,温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少许增高。

这种情况一般在运输途中不会引起死亡,但是到达目的地后,当地渔塘里的水环境与鱼苗运输用水的水质有很大差别,因此如放养不当就易因水环境突变使鱼下塘成活率下降,甚至大批死亡,死亡时又因鱼苗个体较小很难当时发现。

放养时未试水,池水毒性未消失也是造成发塘率低下的原因,另外遇大风天气,放养地点不当,如在渔池下风处放养,鱼苗易被风浪聚在堤岸边水面,体质稍差的鱼苗很难顶水游泳,有许多鱼苗因风浪太大而搁浅死亡。

4、鱼苗下塘时敌害生物影响发塘率。鱼苗下塘后往往因施肥时间不当而使大型桡足类提前大量繁殖,还有龙虱幼虫和松藻虫等,它们可直接危害鱼苗或吞食鱼苗;

另外青蛙蝌蚪不但可直接吞食鱼苗,还与鱼苗争食争氧;再一种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有少数渔塘由于清塘措施不到位,鱼苗下塘时还有许多青苔,鱼苗一旦进入就很难逃脱。

5、天然适口饵料不足。鱼苗孵出3天后,内源营养基本消失,开始摄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适口天然饵料———轮虫,所以,鱼苗下塘时育苗池中都应有充足的适口天然饵料,否则鱼苗就会在短时间内消瘦死亡。

解决的办法

1、选择诚实守信的场家买苗,买苗时要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值,保证拿苗数量,途中运输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溶入青霉素40万单位,以抑制袋里的鱼苗耗氧和代谢,确保运输成活率。

2、选择鱼苗孵出4天~5天后,鱼票充气游泳能力强,规格整齐优质鱼种放养。

3、鱼苗下塘前要检查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

检查方法:(1)将几十尾苗放入池塘内网箱中半天到一天,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

(2)测验池水酸碱度,用生石灰清塘将酸碱度降到9以下时,说明毒性已消失;

(3)观察池中有无水蚤,有则表示毒性消失。

4、鱼苗下塘前用密眼网拉空塘1次~2次,看是否有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敌害混入,若发现野鱼或敌害生物,须重新清塘,如发现大型蚤类或蚌壳虫,可用晶体敌百虫0.3ppm全池泼洒,然后亩施3.5公斤~4.5公斤尿素肥水,鱼苗下塘时,鱼体用青霉素10万单位/万尾消毒。

5、下塘时温差不超过5℃。放养时应先把袋子放水池中10分钟后等温度相近再打开,打开后先灌少量池水进袋,然后抓紧袋口晃几下,使池水与袋里的水充分混合,约10分钟后再贴着水面倒入网箱,下塘前每10万尾鱼苗喂一个熟鸡蛋黄浆。

放养时要先在发塘的上风头离池边1米处贴着水面让鱼徐徐游出。切忌悬空倒鱼。

6、按池塘中天然适口饵料的生长规律与鱼苗生长发育中食性转化相适应的原则,及时培育水质,确保轮虫高峰期鱼苗下塘,鱼苗下塘后投饵施肥,调节水质等管理措施也要紧紧跟上,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大家都比较重视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苗

黑鱼的养殖方法

黑鱼的养殖方法:

首先要了解黑鱼的生活习性,黑鱼是肉食鱼类,会吃水中的小鱼小虾,大黑鱼主要以食鱼类和青蛙为主,甚至还会吃小黑鱼。

根据对黑鱼习性的了解,在投饵料方面就大致有方向了,就可以捕捞些其他的杂鱼,对于大的杂鱼搅碎后再投放,根据黑鱼的量来投放饲料的量,也可以人工配料。

然后就是鱼塘的设计情况,光线,通风,排水换水情况,还有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碱性,这个要经常监测,稍不慎就要了黑鱼的命,那就损失惨重了,排水口的设计要防止在排水时黑鱼不会一同排走。

然后就是黑鱼种的选择,首先一定要选规格优质的鱼种,大概在10-15厘米左右长,也可以顺带养些其他的鱼,这个看你鱼塘的大小,根据鱼塘的大小来计算。

鱼种在投放池塘时一定要消毒,可以用淡盐水清洗育苗10分钟,再投入鱼池,儿鱼塘也要消毒,鱼塘消毒可以选用生石灰。

黑鱼投放后,每天早晚都要巡查,观察黑鱼的动态情况,水质的变化,一定要非常细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运输鱼苗有哪些注意要点

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最为广泛,比较适合的运输规格为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大规格鱼种,要用特制的橡皮袋充氧运输。常用尼龙袋的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40厘米,一般盛水25%~30%,充氧气70%~75%,每袋可装运的密度依苗种大小、温度高低和运输时间的长短而定。水温25℃,运程20小时,可装1厘米以下鱼苗1万~1.5万尾;1.5厘米的鱼苗3500~5000尾;3厘米左右夏花1500~2000尾,成活率达95%以上。运输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充氧后袋口用橡皮筋扎实。鱼运达目的地后,先把尼龙袋卸下来,置于阴凉处暂放10~15分钟,然后再放入养殖池水中,并不断人工泼水淋洒,10分钟左右再打开充氧袋,并逐步灌入养殖池水,当包装用水与养殖池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苗种投放到养殖池里。

水花鱼苗培肓夏花成活率多少

一、放养前准备

  1、池塘条件 鱼苗池面积一般以2-4亩为宜,深度1.-1。2米,池塘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池底平坦,池埂坚固结实、不渗漏。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水方便。

  2、池塘清整和消毒 放养前20天左右排干池水进行暴晒,杀灭池底的有害微生物,加速一些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底质的肥力。清除池埂周边的杂草和池塘中的杂物,对池埂进行加固处理,以便于拉网操作。暴晒5-6天后,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3、加注新鲜水 消毒一周后加注新水,进水口用60目网片布过滤,防止有害生物随水带人。第一次加水不要过多,30--40厘米即可,这样有利于快速肥水及永质调控。

  4、培肥水质 一般来说,经过暴晒和消毒的池塘注水后7一10天就会出现大量的浮游生物,水色呈茶褐色。水色的深浅与天气有关,天气晴好,水色变深,反之则较浅。对于清瘦的水质,在鱼苗下塘前可增施经腐熟处理的有机肥,水质培肥后,含有较多的浮游生物,特别是鱼苗开口饵料生物,就可以放养鱼苗。

  二、鱼苗放养

  1、放养规格 鱼苗脱膜后2-3天,体长约7-10.5毫米,体重约2毫克,此时鱼体带有卵黄囊,腰点(鳔)还没形成,无法灵活游动。(水花)

  2、放养时间 鱼苗放养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上午,最好能有连续几天晴好天气,这对提高鱼苗成活率非常关键。

  3、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00万一110万尾水花为好,池塘条件较差、水质不肥要减少放养数量。

  4、放养方法 水花一般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打开袋口前应放在水面泡20-30分钟,以缓冲水温,防止温差过大引起鱼苗应急反应。放养时,让水花鱼苗随水贴水面流入池中,切忌悬空跌落入水中。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浮游动物是鱼苗的开口饵料,刚开始只能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以后随着生长,可以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此阶段以泼洒豆浆为主,豆浆的作用实际上是肥水,因为鱼苗还无法摄食豆浆颗粒。

  当鱼苗长至1.5厘米左右时,开始发生食性转变,逐步由肉食性过渡到杂食性(肉食性鱼类除外)。鱼体游动能力显著增强,活动范围由下塘初的“贴边”向池塘中间扩散。此阶段泼洒豆浆也要由“溜边”改为向池塘中间泼洒,黄豆用量每亩每天4.5-5公斤,分2-3次磨浆泼洒。

  鱼体长至1.8厘米时,鱼苗已变为杂食性为主,要加大豆浆投喂量,每亩每天5-6公斤,分2次全池泼洒即可。

  泼洒豆浆应密切关注鱼类生长动态及天气变化情况。池鱼密度大,应适当调整投饵量。天气晴好,鱼苗活动强,应加基;阴天多云,则应减量;雨天可以少喂或不喂。

  2、水质管理

  鱼苗以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因此需要保持水质的肥度,即保证有足够的饵料生物。培育浮游生物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增减泼洒豆浆量控制,这也是主要的、有效的方式;二是通过追施有机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鱼苗培育阶段需要25-30天,期间要加注4-5次新鲜水,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最后水位控制在1.2米以下,便于以后拉网操作加水一方面扩大了鱼苗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改善了水质,促进鱼体生长。在鱼苗培育后期,加水后可可以看到鱼体猛长,所谓的“寸水寸鱼”。

还有就是特别注意敌害!!包括蝌蚪/杂鱼/蜻蜓幼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