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怎样人工繁殖鱼苗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红罗非鱼的养殖方法(鱼缸养红罗非鱼)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红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红罗非鱼的养殖方法

利用豆粕型膨化饲料美国大豆协会(ASA)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和中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NEC)合作,开展了池塘养殖红罗非鱼的示范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32/6豆粕型饲料及其80∶20池塘养殖模式,养殖红罗非鱼从大规格鱼种到成鱼的生长和经济性能。材料与方法试验在位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的3口大小均为2.0亩(0.13公顷)的土质渔池内进行。渔池的水深在0.8米~1.5米。所有池塘都装有换水和增氧设备。试验用红罗非鱼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生产。鱼种于2004年5月中旬下塘,放养规格111克/尾,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同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50尾/亩(合750尾/公顷)。白鲢原计划放养100尾/亩,由于白鲢鱼种缺乏,其实际放养量只有计划放养密度的一半。3口渔池中放养的鱼种大小年龄一致。在6月15日开始对红罗非鱼进行投饵时,对其抽样测定。养殖的目标规格为500克/尾。养殖所用饲料为美国大豆协会32/6全植物蛋白膨化浮性颗粒饲料(表1)。美国大豆协会在进行饲料配方时最大化利用了豆粕。饲料由福建省厦门市福寿饲料厂生产。养殖鱼类一日投喂2次,每次均投喂至饱食,同时3口池塘每次的投饲量相同。养殖试验的日常管理参照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进行。在每月的同一天对所有渔池打样一次。试验结束时,全部渔池干池,计数和称重全部青鱼和白鲢,并据此计算平均鱼体重、毛产量和净产量、饲料转化率(FCR)和成活率。在试验期间记录下投入的各项养殖成本,待试验结束时计算净收入和投资回报率(ROI)。结果自2004年6月15日至8月29日,红罗非鱼共养殖了75天,从估计的平均150克/尾长至平均495克/尾(表2)。养殖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红罗非鱼484千克/亩(或7260千克/公顷)和白鲢52.5千克/亩(或787.5千克/公顷)(表2)。红罗非鱼和白鲢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8%和98.7%。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51∶1。每生产1千克鱼的平均饲料成本是人民币6.95元(0.84美元/千克)。当红罗非鱼市场价为人民币10元/千克(1.21美元/千克),鲢鱼市价为人民币3元/千克(0.36美元/千克)时,74天养殖周期的平均净收入为1238.5元/亩(2249美元/公顷)(表2)。本试验池塘养殖红罗非鱼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3%。小结和结论在北京养殖场75天养殖期的大多数时间里,由于水温低,红罗非鱼生长缓慢。由于池塘渗水,需要频繁地从一个冷水井向池塘补水而导致了渔池水温低下。在6月的下半个月和8月的29天养殖期内,平均水温分别只有25.8℃和25.1℃。特别是3号池渗水尤其严重,需要添加冷水的次数更多,红罗非鱼生长受到的影响也更大。3号池的罗非鱼比其余两个池的罗非鱼小了10%(表2)。8月下半个月有5天因天气恶劣而不能投饵,所有渔池中的罗非鱼生长也都受到了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养殖试验场是池塘商品化养殖红罗非鱼的一个不太理想的场所。冷水井是养殖场内唯一的水源供应,且场地土质差,导致了池水的过度渗漏,致使在夏季生产期的多数时间内,水温仍低于罗非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

鲤鱼人工受精繁殖。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如下:  一、亲鱼培育    (一)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雌鲤一般2龄,雄鲤1龄以上达性成熟。一般3~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Ⅱ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Ⅳ期发展到第Ⅴ期。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Ⅴ期,并以此期越冬。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3~4月;黄河流域为4~5月;东北地区为5~6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二)雌雄鉴别。    1、雌鲤。体形:背高、体宽、头小;胸腹鳍:光滑,没有或很少追星;腹部:成熟时膨大松软,外观饱满;生殖孔:较大,略红肿,凸出。    2、雄鲤。体形:体狭长,头较大;胸腹鳍:生殖季节胸、腹鳍及鳃盖有追星;腹部:狭小而略硬,成熟时轻亚后腹部有**流出;生殖孔:较小,略向内凹。    (三)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2龄以上、体重1公斤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5公斤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身体健康、强壮,体形好,活动力强而无伤。来源以池塘饲养的为好。    亲鱼池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1.5米左右,每年要清塘一次。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0~150公斤/亩,也可以混养少数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突然升高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混养一塘。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天然饵料充足。注意产卵前10~15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以利于性腺的发育。    二、自然产卵受精  (  (一)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0.5~1亩较好,水深1~1.5米。应选避风、向阳、淤泥少,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放鱼前7~10天用生石灰等清塘,注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池兼作孵化池,鱼苗在其中孵出后,就地进行饲养。要求池塘面积1~2亩,水深0.7~1米,放鱼前要清塘。    (二)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粘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在上面发育。通常将人工设置的供卵附着物称为鱼巢。扎制鱼巢的天然材料,只要质地柔软,纤细须多,在水中易散开不易腐烂的均可应用。生产上常用水草(聚草、金鱼藻等)、杨柳根须、棕榈皮、蕨类植物等,现在又发展了人造纤维制作的鱼巢,更加经久耐用。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后,扎制成束,大小合适,不疏不密,然后将其绑在细竹竿或树条上。常见的设置方式有悬吊式和平列式。一般鱼巢布置在离岸边1米左右的浅水处,将竹竿沉入水下10~15厘米,使鱼巢呈漂浮状态。管理时根据着卵情况注意鱼巢的及时换取。    (三)配组产卵。   鲤鱼在一般江湖、池塘中均能自然产卵,当春季水温升高到18℃左右时,即开始产卵繁殖。雌雄分养的亲鱼需要并池配组,宜在晴暖无风,或雨后初晴的天气,选择成熟较好的雌雄亲鱼,按1:1比例配对,并入产卵池产卵。一般午夜开始到翌日早晨6~8时产卵最盛,到中午停止。    三、人工授精    当自然产卵因天气影响,产卵不多,拖的时间太长时,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可以促使卵子成熟,产卵多,出苗整齐。鲤鱼对催产激素的剂量要求不很严格,脑垂体、绒毛膜激素和类似物对鲤鱼的催产都是有效的。雌鱼的注射剂量垂体4~10毫克/公斤或绒毛膜激素1500~2000国际单位/公斤或释放激素类似物35~100微克/公斤,也可任取两种激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均采用一次注射法。注射液的配制和注射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    注射一般在下午4~5时进行,注射完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冲水1~2小时,放入鱼巢等,一般当晚或次日清晨就能产卵。    催产后也可进行人工授精,鲤鱼卵未遇水不呈粘性,一般采用干法授精。先将亲鱼体表擦干,挤卵入盆,随即将**挤于卵子上面,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接触,加水使其受精,将受精卵均匀地撒在预先放在浅水中的鱼巢上孵化。    四、孵化    (一)池塘孵化。    目前生产上多直接使用鱼苗培育池进行孵化,以减少鱼苗转塘的麻烦和损失。将粘有鱼卵的鱼巢放入池中水面下10厘米并固定,每亩水面可放25~30万粒卵左右,若以60%的成活率计算,每亩鱼苗的密度为15~18万尾。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出,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附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为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去掉鱼巢。    (二)淋水孵化。    将着卵的鱼巢放在室内悬吊或平铺在架子上,用淋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此法能人为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湿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度一致,减少水霉危害,孵化不受气象变化影响等优点。当胚胎发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室内与水池温度相差不超过5℃。    (三)脱粘流水孵化。    鲤鱼产的粘性卵在人工授精后,将其粘性除掉,再用家鱼的孵化设备进行流水孵化。采用此法可以避免敌害的侵袭,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适于大规模生产,不用制作鱼巢,节约材料和人工。  1、泥浆脱粘法。    先用黄泥土合成稀泥浆水,一般5公斤水加0.5~1公斤黄泥,经40目网布过滤。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水中,不停地翻动泥浆水2~3分钟,将脱粘后的卵移入网箱中洗去泥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2、滑石粉脱粘法。    将100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20~25克食盐溶于10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悬浮液,即可用来脱粘鲤卵1~1.5公斤。操作时一面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卵,一面用羽毛轻轻搅动,经半小时后,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野生的鲈鱼怎么繁殖

孔雀鱼的人工受精如何完成?

把母孔雀和其它(孔雀鱼受精过程一样鱼)鱼放一起养试试。我知道金马力银马力受精过程和孔雀一样,其它的就不知道了。

草鱼苗怎么养长得快

草鱼怎么养长得快?

1、鱼苗在4月份清明节后放养,四月份的大地到处可见嫩芽嫩草,这时早上九点可以割田里细嫩的杂草来喂养鱼苗,饲喂量3个小时吃完为宜,下午4点喂饲料两小时吃完为宜。

2、开春还可以种植象草增加等牧草增加青料,象草耐旱生长力强蛋白质为百分之16。

3、到了5月中旬农民种植的木薯可以截枝饲喂草鱼,也就是说木薯种植后会长出1到4根茎杆,只留一根把多余的截掉,这样有利于生长。木薯叶的蛋白含量为百分之20左右。木薯叶饲喂量3个小时吃完为宜,下午4点喂饲料两小时吃完为宜。

4、用竹子做四方形一个饲喂框,便于饲喂。饲喂后的木薯杆要及时捞起,以免在水里腐烂影响水质。

5、木薯叶和象草要隔天交替着,以增加不同营养的饲喂。

6、这样经过8到9个月的青料和饲料精心喂养,草鱼的体重可达4到5斤之间,这样养殖的草鱼肉质好价钱要比单喂饲料的草鱼多出一倍多。

7、饲喂要定时定量,遇到阴雨天要不喂鱼或少喂。饲料要选用口碑好的厂家。

space

草鱼怎么养长得快?不容易死?

草鱼怎么养不容易死?

除了加强喂养管理,还要做好疾病预防,因为草鱼死亡一般都是疾病因素引发的。下面我们来看下几种容易导致引发草鱼死亡的疾病:

1、烂鳃,赤皮明显。

2、出血病和病毒性肠炎。

3、肝胆病变。

4、水霉、鳃霉。

5、车轮虫、指环虫大量爆发。

6、水质恶化。

一旦有疾病发生,要先搞清楚草鱼大量死亡的原因,然后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于未病,健康养殖的目的。

针对以上疾病,在这里提供如下解决方案,供参考。

1、停食两到三天。

2、用VC解毒抗应激产品,缓解草鱼应激反应,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3、用消毒杀水霉产品全池消毒。

4、内服恩诺沙星加保肝护胆药物投喂5至7天。

5、用益生菌培育有益藻类,改善水环境。

6、待病情稳定后,建议再使用杀虫产品。江苏海洋渔业局

鱼苗怎么繁殖多少天

草鱼是怎么繁殖的?

草鱼是怎么繁殖的

鱼卵孵化是什么,怎么养?

鱼产卵后,将带有鱼卵的草提出来,放入准备好的盆或池内孵化,水深大约30厘米,放水草时用石子做坠,使草悬浮在离水面约5厘米的深度,用手轻轻把成捆的水草展开,避免因水草没散开,光照不好出苗不齐。水温在17"18℃时,约一周孵出小鱼,水温20"22℃时,约3"4天孵化,水温25℃左右时,约48小时即可孵化出鱼。 金鱼在孵化过程中,如遇气温突然变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水温降到10℃左右时,鱼卵容易死亡,导致孵化失败。在孵化期内,为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和水的清洁,每天要坚持用布把水面的脏物拉出来,这就是行话中说的“打皮子”。孵化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鱼卵的变化,正常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分裂活动,而逐渐膨胀,在孵出鱼之前如详细观察,能看到鱼卵上有两颗极小的黑点,这就是“眼点”,说明鱼苗不久就会破膜而出,孵化过程中不能换水,水温水质的变化会影响鱼卵的正常发育。 受了精的卵细胞,其卵膜很快吸水膨胀,卵变成淡黄色稍微透明则进入金鱼的胚胎发育阶段。如果卵细胞变得不透明进而逐渐发白,这是因未受精的缘故,此卵细胞将不能孵化。一、影响孵化的因素受精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和出苗率的高低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水温的影响最显着。金鱼的孵化温度要求在18~30℃范围内,最佳温度是20~22℃,在此温度条件下受精卵经过3~4天的孵化就可以脱膜。水温高发育快,水温低发育慢,胚胎发育过快和过慢均是不利的,容易产生较多的畸形残缺鱼,也会降低成活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遇有温度的突然剧变,则会严重影响金鱼的胚胎发育,将会出现大量死亡。除适宜的水温外,高溶氧量和适宜的PH值也是胚胎的发育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二、孵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受精卵采收后应在1-2小时内转移到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并要控制温差小于2℃;要保证孵化池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无敌害生物;孵化过程中不要随意翻动鱼巢并保证鱼巢和受精卵浸没在水中;待仔鱼的卵黄囊消失后,鱼苗全部能自主沉浮平游(称为“离巢”)后1-2天后取出鱼巢;孵化过程中不能换水,也不应搅动水体,以免影响胚胎的发育,造成鱼苗发育畸形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