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几种鲶鱼的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样养鲶鱼?(鲶鱼怎么家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么样养鲶鱼?

怎么样养鲶鱼?

你是要养几天呀,一星期内,你就是什么都不用喂,它也不会死,因为鲶鱼很耐活,往往你喂了还不如不喂呢。水没过鱼体就行,自来水要先晒一晒。

如果长时间养的话。

成鱼养殖单养:鱼池成积0.1~0.5亩,水位0.9~1.5米,水源充足,鱼池设有注排水门,调节水质方便。鱼种规格50~100克/尾,每平方米5尾,放苗时间6月底7月初。投配合饵料比例为鱼粉占30%,三粉占30%,表麸占10%,菜饼占20%,玉米粉占10%,日投饵3次,上午、下午晚间1次。日投饵量5~6月占体重5%,7~8月占体重6%,9~10月占体重10%。日常管理:严防鱼池缺氧浮头死亡。隔7~10天注加新水1次。

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定期检查鱼的生长度和肥满度,分析制定下段强化措施。

什么时候觉得麻烦了就吃了吧。

吃法:

鲶鱼炖茄子的东北做法

一道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东北炖菜,做法不难。

主料:1。鲶鱼二条,1500克(买鱼小窍门:颜色发黑的是养殖的,颜色淡青,肚皮发黄的是野生的}杀掉洗净。

2, 紫长茄子2000克,(可根据人多少加减)

辅料:葱段50克,蒜瓣(拍)50克姜丝30克,花椒粉10克,酱油20克,料酒10克,食盐10克,味精10克,白糖15克,豆油100克 黄豆酱50克(现在有买成代的 许氏 大酱,一定要用 啊,否则味道不正的)

做法:锅烧热,下油,开后放葱段,蒜瓣(拍)姜丝,炒出香味放酱油,黄豆酱,花椒粉,白糖。爆锅后加水,放茄子,鲶鱼。(水量以没过茄子为好。

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大火收汁,放味精出锅装盘。

大蒜烧鲶鱼做法及心得

一、原料:鲜活鲶鱼1尾,约750克;郫县豆瓣25克;泡辣椒25克;树椒丝30克;番茄酱25克;大蒜30克;香菜15克;精盐、胡椒粉、料酒、老抽、味精、蚝油、白糖、白醋、香油、红油、鲜汤、水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青石板1块

二、制法:

1、先将鲶鱼摔昏,再用筷子从口腔中绞出内脏,剁去头尾作它用(有些残忍,很内疚),洗净后,从背部入刀将鲶鱼切开,但使腹部相连呈木梳形,然后将鱼身斩为3厘米长的段;郫县豆瓣、泡辣椒均剁细;大蒜切米;香菜切末。

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热,下入郫县豆瓣、泡辣椒炒香出色,再下入番茄酱、蚝油炒匀,下入鲶鱼段,烹入料酒,颠翻均匀后,掺入鲜汤,调入精盐、胡椒粉、老抽、白糖、白醋,撒入树椒丝,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至鲶鱼熟透且汤汁浓稠时,调入味精,用少许水淀粉勾薄芡起锅。

3、净锅重上火,放入少许色拉油及香油、红油烧热,下入蒜米、香菜末炒香,起锅浇在盛在盘中的鲶鱼上,即成。

三、操作心得:

1、鲶鱼以重约500~750克的为好,且不宜选灰色或黑色的鲶鱼,因这两种鲶鱼皮肉较粗糙且土腥味较重。

2、将鲶鱼内脏从口腔中取出,是为了保持鱼体形状美观,而在将鱼身斩成段时,要尽量保持大小均匀。

3、切蒜米时,最好用刀切,而不要乱刀剁,以保证蒜米香味浓郁。

4、烧制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以保持鲶鱼形整不烂。

5、烧制时汤汁不要太多,以刚淹过原料为宜,而且最好一次将汤汁掺足,中途不宜加汤。

焖锅鲶鱼的做法

菜底:

大蒜瓣一小把

胡萝卜洋葱白薯或土豆均切成均匀的小块

鲶鱼切1cm的片用料酒和辣椒粉腌上

平锅,最好是不粘锅放少量油将菜均匀铺上,然后把鲶鱼片摆好,鱼头鱼尾,放在中间,把酱汁抹在鱼的表面,盖上锅盖。

开小火,渐渐地菜汁会出来,一定记着不要加水,观察到出汤后再适当加大火,大约三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不喜欢吃甜的人,可以减少蕃茄沙司的用量,加大咖哩卤的用量,这几个汁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

鱼吃完后可以加水涮青菜豆腐之类的,这个就不多说了,经常吃三汁焖锅的TZ会比较熟悉。

焖锅鲶鱼的做法

菜底:

大蒜瓣一小把

胡萝卜洋葱白薯或土豆均切成均匀的小块

鲶鱼切1cm的片用料酒和辣椒粉腌上

平锅,最好是不粘锅放少量油将菜均匀铺上,然后把鲶鱼片摆好,鱼头鱼尾,放在中间,把酱汁抹在鱼的表面,盖上锅盖。

开小火,渐渐地菜汁会出来,一定记着不要加水,观察到出汤后再适当加大火,大约三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

不喜欢吃甜的人,可以减少蕃茄沙司的用量,加大咖哩卤的用量,这几个汁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

鱼吃完后可以加水涮青菜豆腐之类的,这个就不多说了,经常吃三汁焖锅的TZ会比较熟悉。

海钓中常见的一种海鲶鱼能养殖吗?

不知道你说的海鲶鱼是不是指的虾虎鱼。虾虎鱼在亚洲有着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沿海都有它们的身形。我国沿海主要是矛尾鰕虎鱼,北方也叫“楞巴”,一般多为一年生,食性杂,生长速度快,最大个体可重达500克以上,多为野生资源。专门养殖虾虎鱼的并不多见,常见的多为海虾养殖池的附属品,属于养殖天敌害的一种,但虾池中的虾虎鱼,肉也最好吃,原因显而易见。希望回答能帮助你,请采纳!

鲶鱼多少天能长大,想养鲶鱼

鲶鱼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也就是80天左右长大。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一)鱼苗鱼种培育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二)鲶鱼的稻田养殖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1、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2、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3、苗种放养(1)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2)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3)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4)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4、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三)日常管理1、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l/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2、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四)捕捞收获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鲶鱼怎样养殖

  1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1.1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1.2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1.3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1.4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2 池塘养殖技术  2.1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2.2 鱼种培育  2.2.1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2.2.2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2.2.3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2.2.4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2.3 成鱼养殖  2.3.1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2.3.2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

鲶鱼多少天能长大,想养鲶鱼!

鲶鱼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也就是80天左右长大。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一)鱼苗鱼种培育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二)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1、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2、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3、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2)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3)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4)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4、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三)日常管理1、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l/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2、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四)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塘角鱼室内人工养殖技术有哪些?

塘角鱼室内人工养殖技术:

1、养殖准备

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利用池塘进行养殖,养殖池的周围水资源丰富,方便排水和换水,池塘的底部我们修平整,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布置防逃网。在池塘周围可以种植一些水草,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净化水质和遮阴藏身的作用。还有最好是在池塘周围布置一层围网,防止敌害进入。最后就是在放养之前将池塘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2、鱼苗放养

塘鲺鱼的鱼苗我们要选择体质好的、健壮的、没有疾病感染的、没有外表及内在伤害的、规格大小均匀的种苗。在放养之前我们还需要将鱼苗进行消毒,一般都是放入稀浓度的盐水中进行清洗十分钟左右捞出。最后按照每亩放养两三万尾的密度将鱼苗放入养殖池中即可。

3、饲料投喂

塘鲺鱼是一种衣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品种,它的饲料种类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田螺、河蚌、蝇蛆、鱼虾、动物内脏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喂塘鲺鱼。当然如果是需要高蛋白的饲料也可以使用红虫、蚯蚓、黄粉虫等这一类的饲料。塘鲺鱼一般一天需要喂食两次,分别是在早上八点左右以及下午六点左右。

4、日常管理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我们要根据水体的肥沃程度合理的追施有机肥,培育充足的浮游生物,以增加天然的饲料。其次就是要经常换水,一般每隔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防止水质恶化,当然如果温度较高的话,我们需要视情况来调整换水的周期。还有就是要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消毒,一般是每隔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一次。

5、病害防治

塘鲺鱼养殖的病害是比较多的,但这些鱼病也是比较常见和频发的,很多的水产养殖中都可能会发生。比如说车轮虫病、三代虫病、水霉病、肠炎病、小瓜虫病、尾孢子虫病等。我们分别可以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溶液、食盐水、鱼菌清、硝酸亚汞、甲醛溶液进行防治。

求鲶鱼养殖技术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1.1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1.2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1.3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1.4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2 池塘养殖技术  2.1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2.2 鱼种培育  2.2.1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2.2.2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2.2.3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2.2.4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2.3 成鱼养殖  2.3.1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2.3.2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

革胡子鲶成鱼经济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革胡子鲶为热带鱼类,性情温驯,底栖生活,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有珊瑚状鳃上器官作辅助呼吸,耐低氧,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生长速度极快,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品种。

1.池塘建设

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无工业废水污染,灌排水方便。池塘面积小些为好,一般200~300平方米至2亩。土地、水泥地均可,但土池的壁一定要垂直向下,不能有缓坡。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为便于换水和成鱼捕捞,池底要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埂应夯压结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池角四周种些水生植物,作为鱼类的隐蔽物。

2.鱼种放养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25~50公斤/亩,7~8天后向池中施放粪肥,每亩用量为400~500公斤,培养适口的浮游生物,以致鱼苗下塘后即有部分适口饵料。

鱼苗最好投放8~10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可放2500尾左右,条件差的鱼池放养密度可酌情减少。

3.成鱼的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投喂量。投放的饲料品种有:1.动物性饲料:如小鱼、小虾、食品厂加工的下脚料、蚬、蚌、螺、蚕蛹、蚯蚓、死猪、死鸡、鱼粉、骨粉、鲜猪血粉等等;2.植物性饲料:饼类、麸皮、米糠、碎米、剩饭菜等;3.现成的禽、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也可以配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粗蛋白含量为25%以上的配合饲料,其配方为:各种饼类占70%;动物性饲料占10%;粘合剂用下脚面粉占20%。有条件还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及复合维生素。应加工成颗粒饲料,也可搅拌成团状饲喂。饲料投喂要搭食台,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每天投两次,下午多投。每天所喂的饲料占鱼体总重的8~10%,摄食旺盛季节可占15%,投喂的饲料以5~10小时基本吃完为宜。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专一培育蝇蛆、蚯蚓喂鱼。

(1)蝇蛆的平地粗放养殖法: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糟)、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诱集自然界的苍蝇在其上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内可收获150左右的蝇蛆。采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及时收获蝇蛆,否则人工生产的大量苍蝇飞出,给人们带来莫大危害。也可把培养蝇蛆的料放入筛内,将筛放在容器之上,或挂于养鱼池水面30厘米上方,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孔性,从筛上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成为鲶鱼的饵料。

(2)蚯蚓的沟式养殖法:挖1条或几条1米宽、0.6米深的饲养沟。沟的长度应根据养蚯蚓多少而定。沟挖好后,底下垫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粪,可保地温。灰粪上面,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欢吃微生物,微生物在烂草、落叶里繁殖,所以,在第二层黑土上面,放2~2.5厘米厚的烂草或落叶,繁殖微生物,供给蚯蚓做食料。每隔3~4个星期,加一次烂草、落叶。垫好沟后,就可以放近百条发育成熟的种蚯蚓,让它们在沟里繁殖。最后在沟顶上,还要盖上一层黑土和一层灰粪。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皮肤干燥了,呼吸就会停止。所以,干旱的时候,沟上要加盖茅草或木板;太干的时候,每天要浇水一次。到了来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鲶鱼了。挖蚯蚓要从一头挖,这样,等到挖到另一头时,前头的蚯蚓又繁殖起来了,循环往复,源源不断。

(3)在虫蛾较多的季节,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诱虫蛾入池供鲶鱼争食,可节省相当数量的饲料。可采取二级诱虫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诱法的诱虫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黑光灯的安装:在每一鱼池上空吊起上下两支电灯,上面一支适当高悬,以招引较远的虫蛾;下面一支要尽量低一些,以距鱼池水面20厘米为宜。两支灯泡均以黑光灯为佳。

使用方法:天刚黑时即打开高空电灯,水面一灯不开。当发现高空灯周围虫蛾成团时即打开水面电灯,并关掉高空灯。此时高空虫蛾很快俯冲而下聚于水面灯光四周,同时由于水中有电灯倒影,不少虫蛾冲水而入,被鲶鱼所食。1~2小时之后,水池上虫蛾稀少时,再打开高空电灯,进行引诱。如此反复,收获甚丰。

鲶鱼品种有多少种?

鲶科家族全球约12属,100种以上,台湾纪录仅1属1种。

1,成吉思汗鱼

成吉思汗鱼为中、底层鱼,属于洄游鱼。由于成吉思汗鱼游速很快,并且体型强悍,所以在饲养的时候混养方面需要注意,并且需要大体的水族箱来饲养。

2,清道夫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

3,小精灵鱼

小精灵鱼,体形细小,能游入极为狭小的空间,吃尽苔藻,同时也可将水族箱内最使人烦恼的蜗牛卵吃得一干二净,进而控制蜗牛的数量,绝对称得上是水族箱中最佳的清洁工。

4,玻璃猫鱼

玻璃猫鱼,鲶科缺鳍鲶属的一种鱼类。玻璃猫鱼的名字的由来源于全身透明和生长在嘴部的两根长长的状若猫须的触须。

5,反游猫鱼

反游猫鱼出产在西非刚果河。反游猫鱼,学名Synodontis,原产于非洲的坦干伊克湖、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尼日利亚湖、尼日尔湖和萨伊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游猫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精灵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道夫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鱼

鲶鱼品种有多少种?

鲶科家族全球约12属,100种以上,台湾纪录仅1属1种。

1,成吉思汗鱼

成吉思汗鱼为中、底层鱼,属于洄游鱼。由于成吉思汗鱼游速很快,并且体型强悍,所以在饲养的时候混养方面需要注意,并且需要大体的水族箱来饲养。

2,清道夫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原产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经常可以看到。

3,小精灵鱼

小精灵鱼,体形细小,能游入极为狭小的空间,吃尽苔藻,同时也可将水族箱内最使人烦恼的蜗牛卵吃得一干二净,进而控制蜗牛的数量,绝对称得上是水族箱中最佳的清洁工。

4,玻璃猫鱼

玻璃猫鱼,鲶科缺鳍鲶属的一种鱼类。玻璃猫鱼的名字的由来源于全身透明和生长在嘴部的两根长长的状若猫须的触须。

5,反游猫鱼

反游猫鱼出产在西非刚果河。反游猫鱼,学名Synodontis,原产于非洲的坦干伊克湖、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尼日利亚湖、尼日尔湖和萨伊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游猫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精灵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道夫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