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大口鲶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鱼肉鲜香汤好喝的稻田鱼用什么烹饪方法做?(稻花鱼怎么做好吃)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肉鲜香汤好喝的稻田鱼用什么烹饪方法做?

南方大口鲶的习性特点

鱼肉鲜香汤好喝的稻田鱼用什么烹饪方法做?

大口鲶属底层鱼,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或水底弱光隐蔽处,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100市斤。经常捕获个体为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江河中。大口鲶生存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为12―31℃,最佳温度为25―28℃。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类。同类相残现象严重,甚至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2/3的同类。其生长较快,1龄鱼体重可达500克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的鱼苗到年底,体重可达 600―1500克,第二年2250克,第三年4000克。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年四季都能较快生长,以夏秋季长势最旺,日增重达3―5克。在天然水域中,大口鲶4龄达到性成熟,体长80厘米的成熟雌鱼,可怀卵4万多粒。产卵期在3-6月,产卵水温18-26℃,最适20-23℃。其卵油黄色、透明,扁圆形,遇水即产生粘性。水温22―25℃时,受精卵40小时孵出鱼苗。刚出膜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尾部摆动,2-3天后可自主游动并开始觅食。

大口鲶鱼(俗称瓦子鱼)怎么烹调?

泡椒瓦子鱼烹制材料主料:瓦子鱼500克,泡莴笋头150克。调料: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精盐3克,味精4克,蚝油5克,酱油3克,胡椒粉3克,白醋3克,料酒25克,红泡椒100克,泡姜20克,香油2克,湿淀粉5克,鲜汤250克。烹制工艺1、将瓦子鱼宰杀洗净,剁成2厘米大小的块,用精盐、料酒、酱油腌渍15分钟待用。2、泡莴笋头切滚刀块,泡姜切片,香葱切花。3、净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下瓦子鱼炸至表面金黄,倒入漏勺沥干油。4、锅内留底油,下泡姜片、泡椒略煸,下入瓦子鱼,烹入料酒略炒,再倒入鲜汤,加入精盐、味精、蚝油、酱油、白醋,小火烧透入味,再下入泡莴笋头,用旺火收浓汤汁,勾芡,撒上葱花、胡椒粉,淋上香油,出锅装盘即可。菜品特色色泽红亮,肉质细嫩,微酸辣。

怎样养大口鲶鱼

大口鲶鱼是鲶形目鲶科鱼类中长的最快最大的种类之一,常见个体重5~10KG,最大的个体重达60KG.它的头部宽而偏扁,眼睛小而嘴巴大,故有大口鲶之称.它的上下颌密布向内倒钩的细齿,猎物一旦被咬住极难逃脱.成鱼有须两对,其中一对上颌须很长,另一对下颌须则很短,往往不易被发现,但在幼鱼期有3对须.其背鳍短小,簇状,无硬刺;胸鳍有一粗壮的硬刺,其外侧无明显的锯齿,但手摸之有粗糙感;臀鳍特长,且与尾鳍相连;尾鳍小,中间内凹,且上叶长与下叶.大口鲶的体色随环境和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背部和体侧多为黄褐色,青灰色,黄绿色,腹部成灰白色,杂以黑色斑点,但无云状花纹,各鳍灰黑色.一、池塘主养1、鱼种放养 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cm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cm-1Ocm规格每亩投放1000尾-1500尾;10cm-12cm每亩投放800尾-1200尾,池中搭配150g-250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尾-120尾,用来调节水质。2、饵料投喂 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活鱼或冰鲜鱼、动物内脏为饵料,但也可通过人工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1)肉食性饵料:投放大口鲶鱼种时,相应投放比其稍小的鲤、鲫等鱼种,每日仍以冰鲜鱼块为主,也可投喂猪肺、牛肺等动物内脏,在这些动物性饲料无法保障时,可通过人工驯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1%-50%,投喂时各池设(2-4)个饵料台,便于观察摄食情况。3、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巡塘3次,观察鱼摄食及生长情况,每5d-7d换水一次,严防大口鲶浮头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二、池塘套养在野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亲鱼池或大湖、水库里,视饵料鱼的丰欠度,每亩套养8cm-10cm大规格大口鲶鱼种15尾-30尾,在不增加饵料投入、不需要特殊管理、不影响主养鱼类的前提下,当年可增产30kg-50kg的大口鲶商品鱼(尾重1.5kg-3.5kg)。成鱼池套养大口鲶技术简单,投入少、收益高,但在生产中应注意:不能将大口鲶与鳜、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同池套养,不能投放较小规格大口鲶套养,规格最好在8cm以上。三、网箱养殖1、网箱 根据鱼种规格,配备一级鱼种箱、二级鱼种箱和成鱼箱三种不同网目的网箱。一级鱼种箱:网目0.6cm-0.8cm,规格为4mx4mx2m或5mx5mx2m,单层经编无结聚乙烯敞口式网箱;二级鱼种箱:网目为1cm—1.5cm的聚乙烯结节敞口网箱,规格4mx4mx3m或5mx5mx3m;成鱼箱:网目2.5cm-4cm,规格4mx4mx3m或5mx5mx3m双层聚乙烯结节封闭网箱。2、鱼种放养 用于一级放养的大口鲶在每年5月上、中旬投放最适宜,投放密度按规格4cm-5cm放养大口鲶鱼种500尾/m2-600尾/m2,饲养15d-20d后,按大小规格分箱饲养。规格8cm-10cm,放养350尾/m2-450尾/m2,达15cm以上时及时转入二级箱饲养,放养250尾/m2-300尾/m2,当鱼种达25g左右时,转入成鱼箱,放养40尾/m2-60尾/m20。3、饵料投喂 网箱内经架设饵料台,便于观察鱼摄食情况及饵料的充分利用。一般每1Om2设1个饵料台,悬挂在箱内离网底20cm—30cm处,当大口鲶全长5cm-10cm时,日投喂率为鱼体重的8%-10%;全长10cm-20cm时,可调整为4%-6%;全长在20cm以上时投饵率则为1%-3%。每日分早晨、下午、晚上三次投喂。其中,晚上稍增大投饵量,饵料可以野杂鱼、冰鲜鱼、动物内脏为主,也可通过人工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方法是:待鱼种进箱后,先停喂1d-2d,使其稍感饥饿,然后每日投放少量诱食剂于饵料台上,并慢慢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随着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应,相应减少诱食剂量,直到大口鲶完全适应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止。(1)鱼种期饲料配方:鱼粉42%,a-淀粉15%、大豆粉10.9%、花生仁粉18%、酵母粉3.3%、扇贝粉5.2%、鱼油3.1%、预混料2.5%、粗蛋白含量为35%。(2)成鱼期饲料配方:鱼粉25%、次粉18%、豆粉18%、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鱼油1.1%、玉米10.4%、复方氨基酸2%、预混料2.5%、粗蛋白含量为35%。4、饲养管理 鱼种培育阶段应做好分箱筛选工作,定期分箱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一般鱼种阶段每隔15d-20d全部过筛一次,按规格大小分箱饲养,8cm-10cm时转入二级鱼种箱,达25gL右时,可进成鱼箱饲养。日常饲养中,大口鲶口齿锋利,在饵料不足或摄食网箱旁边的饵料时,容易将网衣咬破,平时应定期检查网箱破损情况,定期清洗饵料台,保证箱内外水体畅通,定期检查饵台上的饵料情况,腐败变质的残饵应捞起,并根据饵料剩余多少适当增减投喂量。

南方大口鲶可以高密度养殖吗?

大口鲶 分。2期。。一期是从刚出生的。1公分不到。然后先先喂到至少。4公分左右。然后才能投入鱼糖里喂。 第一期。不适合高秘度喂。因为温度过高。水里面就会差氧。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太大的话。晚上鱼就容易差氧而倒至大面积死亡。如果有条件一个池子少喂一点。因为每天都会有死的。越多每天死的也就越多。

一亩鱼塘能养多少条甲鱼?

一亩池塘可以养殖800-1000只甲鱼

甲鱼的特征:

1甲鱼又称鳖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

2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3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

4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

大口鲶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南方大口鲶生长正常;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将导致死亡,适应pH值范围是6.0~9.0,最适范围是7.0~8.4。南方大口鲶属底层鱼类,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夜间分散出来活动。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不善跳跃,不钻泥,容易捕捞。

在大江河中,大口鲶喜栖息于敞水水体,营“底栖”生活,“等吃自来食”。三月初沿河上溯作产卵洄游,九月份陆续退到河道深处或洞穴中越冬。在池塘里,多在池底活动,只有到了深秋时节的晴朗天气,才集群到水面上来“晒太阳”,即群众中流传的“鲶鱼晒背”的现象。大口鲶性较温顺,不善跳跃,喜集群成团,较易捕捞,第一网的起捕率常达90%左右。食性:大口鲶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吃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其摄食对象多是鱼类,也吃水生昆虫和鼠类等,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三分之一的鱼体。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冬季减食或停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动物内脏和畜禽加工下脚料,如鸡肠子,猪肺等。经过驯化,也食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颗粒饲料。在池养条件下,也能够改吃配合颗粒饲料,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苗种阶段甚至高达45%以上,其中动物蛋白质应占30%。

大口鲶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1.鱼苗培育

当孵出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黑褐色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100~200尾。饵料以水蚤为主,开始可辅之以蛋黄浆等。在饲料充足、水温稳定(变幅不超过3℃)、水质清新的条件下,只需15~18天,鱼苗就能达到3厘米以上的长度规格,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此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由于大口鲶出膜2天后的仔鱼就具有相互残食的天性,故供足适口水蚤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鱼种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厘米长的鱼苗50~100尾。经40~50天培育,全长可达10厘米以上的规格。本阶段前期的主要饵料是水蚯蚓。达5厘米的长度规格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了引诱剂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重的3~10%左右。该阶段苗种间的自相残食现象最为严重,曾观察到一尾4.7厘米长的鱼在两小时内咬死2尾、咬伤3尾、吞食了一尾3.2厘米长的鱼苗的实况。控制的措施除供足饵料外,必须经常地(一般间隔10天左右)、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其全长达10~12厘米、尾重7~8克时就可放入大池开始成鱼养殖。

3.鱼病防治技术

大口鲶的抗病力较强,尤其是在成鱼养殖中较少患病,但在苗种阶段病害则较多,细菌性疾病或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类疾病的并发症往往也会导致苗种大量死亡,因此在生产中仍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践表明,用0.3~0.4ppm的晶体敌百虫药液或用0.4~0.5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的药液遍洒能较好地防治多种寄生虫类疾病;1ppm的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时对细菌性鱼病有一定的疗效,用土霉素、磺胺类、病毒灵等做成的药饵对防治肠道病疗效显著,对某些危害特大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必须注意,由于大口鲶是无鳞鱼,用药4小时后应向鱼池大量冲水,以免造成慢性药害。此外,定期向鱼池泼洒15~20ppm的生石灰水,保持鱼池及饵料台的清洁卫生等综合防病措施也要始终坚持到底。

大口鲶的形态有什么特征?

原名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大河鲶。主产于长江流域的大江河中,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大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重约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以上。它与分布很广的那种小个体鲶(俗称土鲶、鲶拐子)是同属不同种。大口鲶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产地群众极为推崇的高级鱼之一。

大口鲶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低温能力强、食性可以改变、消费市场广阔、经济效益较高并具备出口创汇的竞争潜力等优点。目前,用当年鱼苗进行成鱼养殖当年就能达到大面积亩产250公斤的生产水平,高产的已逾450公斤。

大口鲶养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温等优点,是适合我省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品种。

形态特征: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头部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长而侧扁,眼小,口大,牙齿细密锐利;长须2对;背鳍短小,无硬剌;胸鳍有一硬剌,其内侧光滑无锯齿状缺刻;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体长无鳞,极富粘液。肠短,有胃,顺便提及,大口鲶与鲶的主要区别在于:⑴前者的胸鳍剌内侧光滑而后者则有锯齿,手摸很容易区分;⑵前者的成熟卵呈油黄色而后者是草绿色,前者4龄、体重3公斤以上才达性成熟,而后者1~2龄、体重75克左右就达性成熟;⑶前者长得快也长得大而后者长得慢也长不大。土鲶一年只长到100克左右,一般很难见有超过1公斤重的大个体。大口鲶与革胡子鲶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有2对须而后者有4对须。这些分辨特征在认购苗种或成鱼时有实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