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常见病红鳍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细菌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  (2)病症与流行  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病泥鳅鳍条及体表[(1).仪表。]部分皮肤剥落呈灰白色,*门红肿,继而腹部及体侧皮肤充血发炎,鳍条呈血红色[《血红色》是由月缺 编写的一本小说。],严重时病灶部位逐渐溃烂,病鳅常在进水口[进水口,是输水建筑物和深式泄水建筑物的首部建筑。]或池边悬垂,不进食。该病是因鳅体受伤[受伤,身体或物体部分地受到损伤。]感染病菌所致,危害极大,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很高,若是水质急剧变化,更易诱发此病。夏季是该病高发季节。   (3)防治方法  ①操作时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其体表黏液层。  ②发病前后用漂白粉[漂白粉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水溶液[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泼洒,浓度为1.0~1.2毫克/升。  ③同烂鳍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