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寸苗的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转池的目的1.围数、分塘,进入成鱼养殖管理需要泥鳅水花苗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达到寸苗规格,这时会出现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水质、底质会出现老化,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缺乏,鱼苗[也叫“鱼花”。]数量和密度很难准确估算,饲料投喂量难以把握等情况。为了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设计合理养殖密度,方便成鱼的喂养和管理,笔者建议对鱼苗进行捕捞、围数、转池养殖。经过对比发现,泥鳅苗在转入重新培育优良水质的鱼塘后,又会出现新一轮的生长高峰期。同时,转池过程中可以有效清理泥鳅群体中的大型害虫和野杂鱼。2.鱼苗销售需要鱼苗销售需要捕捞、吊水[吊水,读音diào shuǐ ,汉语词语,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一是指慰问水灾的受害者,二是指用水桶打水,还用来指打点滴或者输液。]、打包、运输。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捕捞、转池前期准备工作鱼苗捕捞前几天应检查鱼苗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杀虫灭菌处理。鱼苗捕捞前至少停料一天。若采用拉网捕捞的方式,拉网前2-3小时还应全池泼洒一次抗应激药物,如VC、多维、多糖等。同时应准备好吊水网箱或暂养池等,并保持水体的清洁度、较高的溶氧、合适的水温。为尽量减少鱼苗的伤害,应选用密眼、材质柔软的拉网或地笼捕鱼。成鱼养殖场应提前做好清塘肥水工作,保持水位1米以上,水体透明度20-30cm。吊水暂养捕捞起来的泥鳅苗应及时转入网箱里吊水处理,使其排除鳃内泥沙、体内粪便、代谢粘液等。泥鳅属于底栖鱼类,生性胆小、怕光,在捕捞和吊水过程中会激烈乱窜,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溶氧,情节严重的话会使鱼苗嘴唇上颌或尾部受伤。因此吊水期间应做好抗应激处理,同时注意增氧和换水。根据运输时间长短,吊水时间一般为2-10小时。吊水后需要清除网箱内的死亡或伤残鱼苗、害虫及野杂鱼。视鱼苗整齐度考虑是否需要过筛分级。最后就是打样、围数工作。消毒[消毒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下池[ ...]泥鳅苗下池前2小时应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并开启鱼塘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以平衡水体上下层温度和溶氧。为防治鱼苗捕捞、搬运、吊水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损伤和因应激反应产生的体表渗透性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及感染,鱼苗下池前需要做药浴[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消毒处理。药浴消毒应选用对鱼苗**性较小的药物,如聚维酮碘,高锰酸钾等。鱼苗药浴需要严格控制药液浓度和药浴时间,并做到随时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捞出鱼苗,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的鱼苗伤亡。广西网友啊坚试验过,用一定浓度的EM菌液,对泥鳅苗进行药浴后下池,也能取得外伤感染很好的恢复效果,EM药浴期间要求水质指标良好。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做到药浴后下池,则应在鱼苗下池后连续3天使用低剂量的消毒药液全池消毒。鱼苗下池应尽量选择在鱼塘上风口开阔区域的深水处,应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下池,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和阴雨天气下池。下池当天不用喂料,使其适应鱼塘水质环境。下池第二天开始少量投喂,并随时巡池观察鱼苗采食及活动情况。下池一周后进入正常喂养阶段。
泥鳅寸苗的捕捞、转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上一篇: 泥鳅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介绍
# 下一篇: 泥鳅养殖要挣钱,降低饲养成本很关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