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台湾泥鳅为什么会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的特性j是什么样子的?(泥鳅的特征是什么意思)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泥鳅的特性j是什么样子的?
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 A、泥鳅的特征: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B、泥鳅的特性: 泥鳅具有食性杂、生长较快、繁殖力强、适应性特强的特点: 1、食性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体长5~8厘米时,由摄食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杂食性饲料,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蚬子,幼螺,蚯蚓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同时摄食丝状藻,硅藻,水陆生植物的碎片及种子。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有关,水温15℃~30℃为适温范围,25℃~27℃为最适范围,此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水温下降到6 ℃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泥鳅时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多在晚上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训练也可改为白天摄食。 2、生长较快: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 0.3厘米,1个月后长到3.0厘米左右,半年后长到6.0厘米左右,第二年底体长可达 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据报道,最大个体长达20厘米,重100克左右。 3、繁殖力强:泥鳅一般二冬龄后成熟,产卵期4~9月,但以5~7月、水温25℃~26℃时为最盛。泥鳅怀卵量多少与体长有关。体长8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2000粒,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粒,12厘米的怀卵量1万~1.4万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2万~1.8万粒,体长20厘米的怀卵量为2.4万粒。卵圆形,卵径1.2~1.5毫米,黄色,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产卵时,雄鳅用吻端**雌鳅腹部,雌鳅漂浮水面,雄鳅追逐,并把雌鳅卷住,进行排卵、**,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 4、适应性特强:泥鳅属底栖性鱼类,分布很广,常栖息于河、湖、池塘、稻田的浅水区,只有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才潜入泥中,天气剧变或病兆发生时浮到水面。泥鳅有特殊的呼吸功能,它除了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可以用肠呼吸。当中缺氧时,会游到水面直接吞进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从*门排出废气,因而它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据说当池塘中溶解氧下降到0.16毫克/升时也安然无恙。地笼网怎么捉泥鳅
用沙网包住蚯蚓或打烂的田螺,用线挂在入口处里面一些,可以方便的引泥鳅入笼,而且效果好,在傍晚时准备蚯蚓或田螺,傍晚下笼,过1小时或第2天清早去收.只要是蚯蚓都行.我家的泥鳅为什么老死?
如果一个劲充氧的话,泥鳅会得一种气泡病,也就是你看到他没死时就浮在水面下不去,因为水中小气泡太多它误吞了造成的。还有就是水质,鳄龟和泥鳅所要求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比如里面含了其它泥鳅不适应的。最好发个图片上来。水太清泥鳅会吐体内的东西。它一个劲吐就也死了。泥鳅怎么养不会死
一、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盐城哪卖宠物 狗狗之类的?花鸟鱼虫市场能去吗?
想买小狗最好找认识的人带你去,或者朋友家有萨摩的,等下小崽要一个或买一个。为什么刚建的水泥池养鳝鱼老是死而养泥鳅却不死
刚建好的水泥池太粗糙。泥鳅不打洞,黄鳝爱打洞。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被粗燥表面擦伤,容易感染造成死亡。解决办法:1、有条件的话池底及边角,可以抛光,放泥土种莲藕让黄鳝钻。2、放养密度不要过大,用前消毒,注意控制投喂量。3、水要有一定深度(3m),夏季遮荫,建议多种浮萍、水葫芦。4、增加水中氧气。台湾泥鳅好养吗我想养殖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长得快抗病能力强,是个比较好的养殖品种,但也是要科技养殖的,任何事情看来简单做起来还是不容易的,请你学习养殖知识,从小到大获得成功!台湾泥鳅三个月养殖能达到几十条一斤
台湾泥鳅是**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泥鳅在盐水里为什么会死
因为泥鳅体表有层粘液,和青蛙一样,是它的辅助呼吸系统。把盐撒向泥鳅,泥鳅会死掉由于渗透作用,泥鳅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导致死亡,体表脱离水环境,粘液变干,泥鳅无法呼吸,窒息死亡。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扩展资料: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泥鳅为什么有那么强的生命力
泥鳅是一种淡水性小鱼。每到冬季,它便钻入水底的淤泥深处长眠,以抵抗严寒的侵袭。 泥鳅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在一些含氧量低、水质较差的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甚至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因为泥鳅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它除了和其他鱼一样能用鳃吸收水中的氧气外,还能通过肠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平时泥鳅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当水中的含氧量减少时,它们便纷纷上浮,不时将头伸出水面,用嘴巴吞吸空气。泥鳅的肠管较直,肠壁很薄,其中分布着许多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代谢,当空气经过肠管时,氧气被吸收,而其他废气则通过*门排出。 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泥鳅每年4—8月进入繁殖季节,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