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而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易引起[基本解释1. [set off]∶起身各稍自引起更衣2. [give rise to;lead to;cause;make]∶某种事物使另一事物出现引起好感...]病害发生。黄鳝发病初期是很难观察到的。一旦病症明显已经很难治了,因此,鳝鱼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结合。现介绍几种常见病害的土法防治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1.梅花斑病:初期于伤口或弱鳝*门附近等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尾部全部烂掉,漂浮水面而死。防治方法:经常在鳝鱼池内放几只癞蛤蟆,利用其身上所分泌的毒汁,可有效的杀死梅花斑病菌。2.发烧病:高密度饲养情况下,黄鳝分泌粘液[又称黏液。]的速度加快,若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不及时或换水有死角时,就会因粘液发酵而释放高热,引起黄鳝体温升高。病鳝相互缠绕翻滚,体表粘液脱落头部肿胀,焦躁。防治方法:减少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池内增投部分泥鳅,利用泥鳅吃掉剩饵,又可利用它上下翻滚,减少黄鳝缠绕。另外,还要注意换水。3.肤霉病: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和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残杀致伤引起的,病鳝身上有绵霉状菌丝,体质瘦弱,很少摄食,终致衰竭而亡。防治方法:用占池水重量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各占1/2拌匀),加水溶化后,泼洒全池。4.毛细线虫病:黄鳝患此病较普遍,主要是由毛细线虫体寄生于肠壁粘膜层,破坏肠壁组织,引起肠壁炎症。病鳝体质瘦弱,食欲大减,严重时黄鳝常常挣扎窜跳。防治方法:每百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10克,拌入豆饼3公斤,制成药丸投喂,连续投喂3~5天即可。5.缺氧症:多发生于高温天气,由于鳝池中温度较高,耗氧较多,导致鳝池缺氧,同时,因水面高温,黄鳝无法探头呼吸空气,导致黄鳝频繁探头于洞外,造成机体呼吸功能紊乱,最终衰竭死亡。预防方法:勤巡视鳝体、鳝池,一旦发病,立即换水,并配合底泥加强增氧措施。
土法防治黄鳝梅花斑病发烧病肤霉病毛细线虫病缺氧症效果好
# 上一篇: 夏季高温期黄鳝的病害防治技术
# 下一篇: 白露期间黄鳝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