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防治黄鳝“四病”

  一、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  该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治疗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在鳝鱼[黄鳝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  二、白皮病  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此病多发生于5~8月,死亡率可达60%以上,一般发病后一周出现死亡。  防治方法:艾叶1000克,地虞子100克,苍术150克,并头草250克,百部50克,大黄30克,另加苯甲酸[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分子式为C6H5COOH,,是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形成的化合物。]20克混合后以70℃温水3千克浸泡48小时,均匀地将药汁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于鳝池中,并注意观察,如鳝鱼无较大反应可在2~3天后换水换药。一般2次可治愈。  三、棘头虫病  该虫体寄生于鳝体肠道之中,营养消耗量较大,可使肠壁组织坏死脱落。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防治方法:将苦楝树根或果实2千克捣碎,加入1500克三氯甲烷[无色透明液体。]溶液密封3天后过滤、分馏后,拌蚯蚓1000克投喂病鳝,连续6天可见效。  四、毛细线虫病  此病较为普遍,表现为鳝体瘦弱,食欲大减。  治疗方法:将秋水仙碱3克,毛菪碱1克,氨茶碱[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0.3克,生石灰100克,苯甲酸3克用温水浸泡7天后过滤,在过滤液中加入漂白粉2克,立即进行全池泼洒,3次可见效。(作者:赵亚东;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