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出血病防治

该病亦称黄鳝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性败血病[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器官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  1.病原该病不仅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往往引起较大损失。经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于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千人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陈怀青[陈怀青,男,1972年4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茅店镇杨洞村。]等(1991)鉴定,该病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单鞭毛的气单胞菌。取市场上健康鳝30条,人工接种气单胞菌毒株,发病症状与原发症状完全相同,接种后91小时100%死亡。  2.病鳝症状  (1)外观症状鳝体表面出现大小不一出血斑,小有绿豆大小至蚕豆大小不等,有时呈弥漫性出血,以腹部最为明显,逐步发展至身体两侧及背面。将病鳝尾部提起倒置,鳝口腔有血状液体流出。*门红肿、外翻。24小时后浮出水面深呼吸,呼吸频率很快,此后病鳝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打圈翻动,最后死亡。  (2)解剖检查凌天慧等(1991)根据解剖检查而将此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形容词 医学上指病症次于急性 如:亚急性中毒,亚急性湿疹 ...]型和慢性型三种。急性型:胸腹腔有较多血液和黏液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心脏和直肠充血,心内膜有少量的芝麻大小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亚急性型:腹胸腔内充满红色血液和黏液的混合物,量较急性型多;肝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斑,肝体肿胀,颜色变淡,直肠黏膜点状出血等。慢性型:腹腔内充满紫黑色的血液与黏液混合物,肝肿大,有绿豆大小的出血点。个别部位有绿豆大小的坏死点。小肠、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由于从皮肤到各器官都有出血症状,尤其是肝脏损坏严重,说明气单胞菌会产生一定量的毒素。故陈怀青等称其为黄鳝出血性败血病。  3.防治方法  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相结合进行,外用0.2~0.25毫克/升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化水全池泼洒。内服每5千克鳝用1~2克呋喃唑酮拌蚌肉等投喂。同时,要改善水质和保证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