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成蟹夏季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天气炎热,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较高,为确保河蟹安全度夏,提高成活率,促进河蟹快速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池塘养蟹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  在炎热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22~25℃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体,爬到池坡,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夏季应该加深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保持在1.5米左右,降低池水温度。5~7天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次。水温33~℃以上,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l/3,先排出部分池水,再补充新水。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宜,中午不宜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定期施用生石灰(用量为15千克/667米2),保持pH值7.5~8.5。  (2)移植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  夏季蟹池内应移植一些水葫芦、水浮莲[水浮莲是一种产于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等漂浮植物,用绳或竹竿拦成一片。成片水草可起到遮阴降温作用,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此外,蟹池中应栽种轮叶黑藻、苦草等,以便河蟹摄食和躲避敌害[敌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hài,释义是危害某种动物的动物。]。水草的覆盖面占池面的l/3,对腐烂的水草应立即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3)注重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对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特别喜爱,但动物性饵料比例高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夏季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小麦、马铃薯、山芋、南瓜等)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饵时间在下午17时以后,早上6时以前。投喂量为总体重的50%左右。  (4)做好"四防"工作  坚持每日早晚巡塘,防逃、防盗、防病、防敌害。夏季雨水多,要特别注意。防止雨水冲垮池埂,造成河蟹外逃。严防敌害生物危害,防止老鼠、水蛇等的侵害,通常采取人力驱赶、工具捕捉、药物毒杀等方法。池塘养蟹密度较高,病害较多,应以防为主。发现河蟹不摄食、不活动、附肢腐烂、体表有污物等患病迹象,迅速施药治疗,减少河蟹死亡,保证河蟹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