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河蟹等一切生物的基础物质,就河蟹对蛋白质需求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指有效的需求。],国内学者均根据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成作为设计研究的主要依据。徐新章(1988)用20-40微米的胶囊饲料养蚤状幼体表明,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量为45%;1992年对个体0.1-10克重的蟹种的蛋白质需求进行了研究,认为蟹种蛋白质适宜含量为41.7%。韩小莲(1991)研究大眼幼体至仔蟹期粗蛋白质[粗蛋白质是各种含氮物质的总称。]量为5%时效果较好。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92)研究蟹种的蛋白质适宜需求量为35%-40%。并指出:河蟹的体重低于55克时,蛋白质消化率[消化率是指饲料中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称为可消化营养物质,可消化营养物质占食入营养物质的百分比。]随体重增加而上升,18-30℃范围内,蛋白质消化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大,34℃时,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刘学军(1990)报道,河蟹成体养殖中,前期粗蛋白质量应为41%,中后期为3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88)通过2年生产性试验指出,河蟹在蛋白质含量为39.78%时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最好。综合以上观点,河蟹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在35%-46%之间,幼体期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较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要高,前者为40%-46%,后者为35%-40%左右。 河蟹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需求,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河蟹的必需氨基酸种类,目前认为与对虾相似,有苏氨基酸等10种。陈立侨(1994)报道,蟹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赖氨酸1.897,异亮氨酸[异亮氨酸 Isoleucine,Ile ,又称“异白氨酸”,系统命名为“α -氨基-β-甲基戊酸”。]1.290,亮氨酸2.110,缬氨酸1.404,精氨酸2.400,组氨酸0.630,苏氨酸1.145,蛋氨酸0.680,苯丙氨酸1.860。 二、脂肪及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 脂肪可为河蟹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介质。张丙群、刘学军等(1990)研究认为,河蟹饲料粗脂肪[crude fat;ether extract;缩写EE粗脂肪是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的适宜含量为5.2%,有人研究为8.7%,也有人认为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为6.8%时蟹种成活率最高。张丙群(1993)与李淡秋(1992)对天然河蟹蟹内与蟹黄的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得知1龄和2龄河蟹的不饱和脂肪酸占70%-80%,其中多烯脂肪酸又占较高比例。n-3多烯酸高达21%-28%。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很多。幼蟹时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成蟹而单稀脂肪酸的含量又显然低于成蟹,幼蟹的二十二碳四烯酸比成蟹含量高出2倍多。陈立侨指出,河蟹对脂肪的消化率随饲料含脂量下降而变小。 三、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 矿物质是河蟹营养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和磷对于河蟹蜕壳生长、营养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蟹与鱼虾一样都是通过鳃吸收水中的钙、磷物质。陈立侨(1994)报道,在水体和配合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当水中钙硬度调至50毫克/升,饲料中的钙为0.15%,钙磷比例为1:1.9时,河蟹能获得最大生长率和较高蛋白质利用率。徐新章(1992)研究蟹种对矿物质的需要为12.6%。总之,对于河蟹的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研究才刚刚开始,其中有些方面研究较多一些,很多方面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螃蟹的营养需求
# 上一篇: 大闸蟹防逃防盗对策
# 下一篇: 螃蟹成蟹夏季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