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之入秋管理

1、加强防逃[ ...]设施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入秋以后,仔细检查防逃设施,加强防逃。并注意蟹池边不能有高杆作物,防逃墙转角处做成圆弧形。  2、栽种好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是影响河蟹捕获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夏秋高温期,水草除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隐蔽、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外,还可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等作用。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苦草等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约占蟹池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改编自木下半太同名漫画一部日本悬疑喜剧电影,于2014年4月1日上映,由品川祐导演,品川祐、木下半太编剧,藤原龙也、中岛美嘉、田中圣、木村了、坛蜜、哀川翔、洼冢洋介、池畑慎之介等主演。]至二分之一。  3、保持良好水质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最好搞微流水养蟹,在夏季每隔15-20天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过磷酸钙(2-3ppm),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15ppm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注意两者施用时间应隔3-5天),透明度控制在35-40cm,以促进蟹体生长。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三分之一为宜,并保持1-1.5米的水深。    4、科学投饵  在夏秋阶段,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南瓜等)的比例,以利于河蟹聚积体能;秋季中后期正值河蟹育肥时节,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5-8%。  5、加强病害防治  夏秋季节是蟹病的高发季节,极易发生大规模的病害。定期采用内服药(如土霉素[土霉素为淡黄色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恙虫病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板蓝根、脱壳素)和外用药(如甲壳净蟹安)相结合的预防办法。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宁、光合细菌等泼洒全池。每月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拌饲投喂3-4次。重点做好河蟹“颤抖病”、“纤毛虫病”、“生物敌害”等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