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早期健康育苗技术

针对河蟹大眼幼体[ ...]放养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低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河蟹苗质量和成活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将河蟹的早期健康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技术介绍如下。  1亲蟹[ ...]的暂养及提温     由于市场原因,河蟹苗春季放养较早(也与河蟹苗耐低温有关),因此,近几年河蟹的育苗时间提前,场家首批河蟹苗所需亲蟹一般在3月中旬之前入室,但是,亲蟹提温较常规缓慢一些。一是由于亲蟹体质较差;二是入室前室外温度低,亲蟹性腺基本未发育,如果提温较快,所产幼体弱,育苗产量低,苗的质量差,甚至导致育苗失败。因此,亲蟹提温应掌握为:从捕亲蟹那天开始到孵幼时30~35d为宜。提温方法,水温10℃以下时,每2d提1℃;水温10℃以后,每3d提1℃。     2河蟹育苗的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及温度     河蟹育苗的盐度以26‰左右为宜,待全部变态为蚤状幼体v期时,盐度下降到22‰,以利于提高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待大眼幼体变齐后,出苗前,盐度逐渐调至5‰以下。     河蟹育苗的孵幼温度为:18~20℃,蚤状幼体工期为22℃,蚤状幼体ⅱ期为23℃,蚤状幼体ⅲ期至ⅳ期为24℃,蚤状幼体v期为25℃,大眼幼体为26℃。     3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     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应根据所设计的产量和育苗场的综合条件,合理安排,建议一般不宜超过30万只/立方米。     4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     4.1根据幼体密度及投喂量的情况,合理掌握各期的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量,建议换水量为:蚤状幼体工期加水为主,蚤状幼体ⅱ期每天换水1/5左右,蚤状幼体ⅲ期每天换水1/2左右,蚤状幼体ⅳ期每天换水2/3左右,蚤状幼体v期和大眼幼体每天换水100%。     4.2蚤状幼体后期,即ⅳ期和v期时,在换水前施1×10e-6高锰酸钾,净化水质,提高换水质量。     4.3育苗池定时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使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形成优势种群[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降解氨氮,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5河蟹育苗期间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及投喂     河蟹育苗饵料投喂的原则是,鲜活[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适口、量足但不要过量。河蟹早期健康育苗,适口的鲜活饵料少,以代用饵料为主。代用饵料的投喂注意不同期别饵料种类的转换和量的适宜。现将不同期别代用饵料的种类介绍如下。     蚤状幼体工期、ⅱ期投喂适量的蛋黄、藻粉、虾片、酵母、微型饵料和少量的轮虫(鲜活或冷冻)。蚤状幼体ⅱ期变齐后投喂适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ⅲ期、ⅳ期、v期投喂适量蛋糕和微型饵料为主,加投轮虫,根据幼体数量情况投喂一定数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大眼幼体变齐后,投喂加工后的毛虾或卤虫成体(鲜活或冷冻)。     6河蟹育苗期间的病害防治     河蟹育苗常见的病害是聚缩虫(或单缩虫)和丝状细菌。建议以防为主,注意以下三点:     6.1育苗池严格消毒,亲蟹孵幼前进行消毒。  6.2合理掌握投喂量与换水量相结合,保持水质良好。  6.3育苗期间,定时向育苗池内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使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菌繁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