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养殖管理的五个技术要点

1、优选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在夏季养蟹池内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s )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为主,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为辅,外河、湖泊的水草要连根带泥移入。水面遮阳的水生植物最好选用空心菜,空心菜除能提供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栖息场所,躲避敌害,净化水体,提供天然饵料外,还可在高温季节起避暑降温作用,预防河蟹的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另外还可适量增加小青萍、水葫芦与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以控制河蟹性早熟。水草夏季总体覆盖率应保持在2/3左右。  2、科学投饵:夏季动物性饲料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一般植物性饵料占投喂量的60%左右,宜以水草、青萍、南瓜、西瓜皮等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豆饼等或河蟹夏季全价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日投饵量为池蟹体重的8-10%,饵料投喂应采用“四定四看”投饵,确定饵料投喂量的增减,一般以投喂2小时后检查略有剩余为好。若发现蜕壳蟹应及时在饵料中添加蜕壳素,促进河蟹顺利地蜕壳。  3、调控水质:一般水深要求1.2-1.5米,高温时可适当加深,保持中下层水温稳定在28℃以下。每3-5天换水1次,每次边排底部老水边注新水20-30厘米;进排水口要用40目密眼网布扎牢,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并防止河蟹逃跑;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40厘米左右;每10-15天泼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次,每次每亩每米水深10公斤。  4、加强预防: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或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或免疫增强剂,连用3-5天;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蛭弧菌等。5、抓好管理:坚持每天巡塘,了解河蟹的摄食、防逃设施及敌害情况。若有河蟹逃走,要及时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及时捕捉养蟹池中的敌害生物;出现病蟹、死蟹应立即查清原因,抓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