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时间。近年来,绝大部分的人工繁殖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出池时间都在3月中下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上旬,中旬和下旬。]至4月上旬。用这部分蟹苗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一龄蟹种,由于放养时间过早,生长时期过长,通常蟹种的出池规格都在20克/只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蟹种性腺发育成熟。培育一龄优质蟹种,应用5月份出池的繁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长江口天然蟹苗发苗时间通常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这些蟹苗培育蟹种最好,应充分利用。2、控制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一般情况下蟹苗放养密度过大,蟹种生长速度缓慢,出池规格越小。培育一龄优质蟹种,每亩蟹池可放养蟹苗0.3~0.5千克,必要时还可以多放。只要蟹苗质量好,饲养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得法,不仅蟹种出池规格可以达到要求,而且回捕率可达10%以上。3、控制饲料质量。优质蟹种的培育,首先应通过施足基肥,栽好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培育基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满足蟹种摄食需要。同时根据蟹种生长速度和基础饵料状况,适时适量投喂。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按在池蟹体重的4%~6%统筹安排。生长后期,为了促进蟹种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体质安全越冬,可以适量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4、调节池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在控制蟹苗放养密度和控制投喂量的情况下,搞好水质管理十分重要。一是调节好培育池的水位。放养初期,为提高水温、培养好基础饵料,水深保持在0.5米左右即可。以后逐步将水位增加到0.8~1米,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二是调节好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活爽。三是搞好水动态管理。根据天气、水质变化以及蟹种吃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7~9月份高温季节,定期冲水或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通常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定期泼洒生石灰水,调节水质。5、调种池塘水草。栽种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蕹菜等为好。水草移栽要求在蟹苗下塘前20~30天栽好,平时加强管理,及时补栽,确保水草覆盖面积始终占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满足蟹种隐蔽和摄食需要。6、调整管理措施。各项管理措施一定要到位。蟹种池要有完整的防逃设施,严防蟹种逃逸。平时通过换水、控料等措施,促进蟹苗、蟹种蜕壳基本保持一致,避免相互干扰。大批蟹蜕壳后,多投喂一些优质饲料,同时做好蟹病预防和治疗工作。通过上述方法,保证蟹种培育有适当的单产水平,每亩蟹种产量达到80~120千克;适当的出池规格,每千克80~160只;适当的出池时间,12月中下旬起捕。
池塘养殖大闸蟹之培育优质蟹种新技术
# 上一篇: 插苗,能让你养出一只30块的大闸蟹,成本增加很少,想不想试一下?
# 下一篇: 管好大闸蟹养殖环节 促进大闸蟹养殖增产增收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