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从水花到成鱼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育苗期间,气泡病对泥鳅苗会造成严重的伤亡,直接影响泥鳅苗的成活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治疗气泡病的有效药物。泥鳅苗个体小,抵抗疾病和应激能力弱,掌握气泡病的发病原理及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泥鳅育苗过程中更好的预防和减少气泡病对鱼苗的伤害。本文重点介绍泥鳅育苗阶段气泡病的预防经验。泥鳅气泡病与胀气[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肿瘤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气。]病是有区别的。胀气病是由于泥鳅的肠道功能病变引起的腹部胀气。气泡病则是由于鱼体血液、体液中的过饱和气体在无法溢出体外的情况下,微小气体在鱼体腹部和各器官组织形成栓塞,逐渐累积成小颗粒气泡。气泡病的发生与气温、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溶解氧、底部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过多、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张力、浓度过大导致泥鳅渗透压失衡等都有关系。所以泥鳅气泡病预防为主,治疗补救为次,同时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预防。多年未清淤的鱼池、老化的水体发生气泡病的几率较高,池底淤泥少、清瘦的水体发生气泡病的几率相对较低。因为泥鳅苗气泡病的发生和至死时间快、周期短,所有预防和缓解气泡病最好是多种方法同时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主要有①换水,②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食盐[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③水体解毒,④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⑤下苗前须彻底晒塘清除塘底有机质等。水花下苗前一天,按照标准计量对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泼洒一次有机酸[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下苗后期实时监测水质各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再次使用有机酸对水体解毒。水花下苗前2-3小时,按照2斤/亩的食盐全池化水泼洒,下苗后1-2小时再用一次。以后每天上午9-10点施用一次食盐,剂量不变,连用5天。阴雨天可以不用泼洒食盐。食盐的具体用量标准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水质盐度情况做适当调整。每天根据天气、鱼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重点是清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2点左右。如果已经发现有气泡病的出现,则应延长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和次数。如果水质老化,鱼苗已经发生严重的气泡病,则需要对鱼塘进行适当换水或是添加新水,然后再按照以上方法缓解或治疗气泡病。作者:山东鑫源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唐孝革
育苗户怎样预防和减少泥鳅苗气泡病的发生
# 上一篇: 泥鳅养殖八百问之怎样进行泥鳅的人工繁殖
# 下一篇: 怎样在池塘里成功养殖泥鳅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