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泥鳅肠炎病的两个案例分享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环境恶化,越来越难养,养殖户的利润和养殖风险极大。很多养殖新的品种来改变养虾的困境。台湾泥鳅是一个热门的养殖品种,据媒体估计,珠三角约有1万亩水面养殖台湾泥鳅,而且养殖面积还在不断扩大。随着养殖面的扩大,病害问题也逐渐显露,养殖技术不成熟,饲料营养不全面,目前成为当前制约台湾泥鳅养殖的重要因素。  肠炎是台湾泥鳅高温季节常见的一种病害。粤海[《粤海》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中国南部广东一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或广州的代称。]珠三角业务及技术团队和产品工程师对泥鳅养殖进行了深入的摸底,从病害及饲料多方面探寻泥鳅的养殖新技术。

  【案例一】台山广海六围客户[客户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一类户口﹐与主户相对而言﹐泛指非土著的住户。]马老板3#塘,4.5亩,4月22日放苗18万尾,8月14日到塘服务。  看:水色浓绿,粒状悬浮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明显,腥味较浓,可见较多翻白[语出: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於是两眼为赘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絶。]肚、零星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漂浮;随机捞鱼观测,病鱼肝门红肿,挤压有黄色液体流出;  问:了解客户是泥鳅养殖新手,死鱼现象已经出现四天,每天约五十多条,客户换水并无改善,反而蓝藻越来越多;客户并未使用其他药物进行处理;  测:pH8.6(上午九点)、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0、**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0.05;检:镜检藻类为铜绿微囊藻,镜检泥鳅腮丝、腹鳍、尾鳍未发现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但腮丝附着较多微囊藻;解剖发现肠道内膜出血、水肿、无食物、肝脏无血色,脾脏略红;  断:细菌性肠炎。  处理方案  1.解毒:使用有机酸解毒灵(1瓶/3亩)+红糖(5斤/亩)全塘泼洒;  2.改底:连续三天下午使用粤海501(1包/3亩)增氧改底,抑制细菌繁殖;    3.减料内服:氟苯康(1%)+五黄精华液[精华液,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始终保持着它拥有的高贵和神秘。](5%)+多维(2%),连续五天,每天一餐;  结果:  8月18日下午回访[回访是人民司法首创的检验审判效果的一项制度。],病鱼数量减少至每天四五条,翻白肚子明显减少,测pH8.8(下午四点)、氨氮0、**酸盐0.05;蓝藻依然较多,腥味依旧。于是建议继续内服2餐,同时处理蓝藻,过两天再观察;8月22日再次回访,客户表示死鱼已经停止,蓝藻依然较多,建议客户杀藻后及时增氧和改底。  【案例二】台山都斛金星客户苏老板,6亩,5月3日放苗18万尾,8月10日到塘服务。  看:水色清爽,零星死鱼漂浮;随机捞鱼观测,病鱼肝门红肿,挤压有黄色液体流出;  问:客户由养殖白虾转养台湾泥鳅,死鱼现象时有发生,每天约10-20条,客户一直用HD虾料投喂泥鳅;  检:镜检泥鳅腮丝、腹鳍、尾鳍未发现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内膜出血、水肿、肝脏无血色,脾脏无太大异常;  测:pH8.2,氨氮0.4,**酸盐0.1,体长15厘米,体重95.80克;  断:营养性肠炎  处理方案粤海泥鳅料+五黄精华液(5%)+多维(2%),连续五天,每天一餐;结果:8月13日回访,病鱼数量减少至每天1-2条,翻白肚子明显减少,8月16日再次回访,客户表示死鱼已经停止。  撰稿| 江门粤海张恒      江门粤海陈光立  编辑| 工程中心张晓阳  审核| 钟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