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要点

一、台湾大泥鳅的基本习性1.水温适养水温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25-28℃(生长最快);休眠水温5℃以下或32℃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2.食性在天然环境中,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浮性、沉性皆可,但必须适口);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3.习性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4.生长台湾大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但总体而言,远快于其他泥鳅品种。水花[水花也叫水华.](刚孵出的鳅苗,体长约4毫米左右)、寸苗(体长3-5厘米,个体重1500-2000尾/斤)当年均能养成100克左右的商品鳅。养成时间6个月左右即可;从寸苗长到成鳅,体重可增长300倍左右。二、台湾大泥鳅的养殖关键1.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建池面积3-5亩到10亩左右;池深1.2-1.5米;塘埂坡比1:2-3;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捕捞。·清池参照常规养殖(但需兼顾泥鳅底栖的特殊性,做好底质改良尤为关键)——排干池水→翻动底土→曝晒池底。·消毒养前10天,按常规法用漂白粉[漂白粉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泼洒消毒;以彻底清除池内及水中各类敌害生物为原则。·注水注新水60-80厘米,渐加至1米(进水须用120目筛绢过滤;不要直冲池底;注意: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可视气温变化相应升降)。·做水通过施肥培好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是提高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初期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的重要关键,尤其是直接放养水花。一般每亩可泼洒农家肥250-300kg(肥料须事先发酵;并在其中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杀灭病菌;不要直接使用新鲜粪肥,以免氨氮及**酸盐拉升!最好选用优质有机堆肥,以鹌鹑粪、小鸡粪为佳,并可追加活菌)。·罩网用目大5厘米左右的网片覆盖整个池面,以防鸟害(防鸟是泥鳅养殖中提高成活率、获取高产重要关键之一)。2.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放养密度关乎养殖产量;确定放养密度应参考池塘条件、放养时间、苗种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生长周期、预期产量、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条件)。·在池塘条件、放养规格既定的情况下,放养密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放养时间、预期产量和技术水平。养殖方式可专塘养殖,鱼塘套养,虾塘轮养等。·参考放养密度——①放养规格<水花>亩放8万-10万尾(当年养成规格1两半左右);②放养规格<寸片>亩放3万-5万尾(当年养成规格2两左右)。·寸片放养时,可用常规药物常规方法浸泡消毒,以避免感染及带入病菌;无论水花,还是寸片,入池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差异(以温差不超过2℃为宜)。3.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重视放养初期①创安养殖环境必须安全舒适(通过清塘除害、改善底质、培育水质可以实现)。安全:没有敌害生物(特别是放苗10天左右后,要注意水蜈蚣等敌害滋生);舒适:水质符合要求,适口的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生物丰富。②引食水花初期能摄食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但依赖天然饵料数量难以满足,需要补充投喂人工饲料——初期可用鳗鱼粉料引食,日投喂量可掌控在每10万尾50-100克,并逐渐递增;寸片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宜为总体重的3%左右。·重视日常管理①管水池水以肥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好。日常可视水质及透明度变化,适时施放腐熟粪肥和微生物制剂,并适量补充新水进行调节(使用光合菌、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有利改善底质和调节水质)<底质好必然水质好;水质底质好用药自然少>。②喂食饲料应选优质,视泥鳅规格大小及池水肥瘦,饲料粗蛋白宜为40%→30%;不宜为省钱选用劣质饲料;优质饲料,利于泥鳅生理健康,加速生长,且产生废物少,对水质负面影响小。日投喂次数可随池鳅规格宜分4-3次→3-2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少量多次(因为泥鳅是直肠子,一次性过量投喂,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引发肠炎,而且会产生过多的废弃物,败坏水质)。饲料最好选用膨化颗粒,便于观察摄食和调节喂量。管理到位,饲料系数通常为1.5左右。③分养水花2个月、寸片1个月后,泥鳅群体会因吃食不匀而出现个体差异;为确保整体生长,提高产量,应每月进行一次分养;后期可采取捕大留小,每2周轮捕1次,做到均衡上市。④防病以防为主,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投喂适宜的饲料、泼洒适量的微生物制剂为重点手段,尽量不使用化学物品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