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泥鳅苗”成活率?1、多观察。因为泥鳅比较灵活、游动快,单单提起饲料台观察是很难发现发病状况的,所以建议最好把泥鳅倒在白色盆里细心观察,或放在纸巾或毛巾上比较容易观察,观察体表是否发红(红点、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烂身、*门红肿等),以便尽早采取有效措施。2、常镜检。定期[出处:晋·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谢安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带苗拿水做显微镜检查,检查鳃部、皮肤粘液、鳍部是否有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孢子虫、纤毛虫等),检查水体藻种是否单一,化验指标(苗期主要是PH值)是否波动大;3、保持水体稳定性;天气好时经常补充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乳酸菌[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EM菌),调成黄浊色水较好。4、常内服。经常拌喂泥鳅肠胃套餐,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其他各种疾病。二、泥鳅“红嘴、红点”处理方案分析原因:1、水质变化大,发黑、水浓、青绿色且PH值波动大的塘比较多见;2、天气变化大,导致返底,水变;3、患过气泡病后继发感染细菌;建议处理方案及思路:1、水质太差的塘建议适当换水,PH高务必降低;2、镜检鱼体是否有虫,有针对性杀虫;3、坚持七天用“万能底净”改底一次4、出现大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的塘、或加水后的塘立即用“病毒灵[病毒灵,片剂。]+出血止+止血烂鳃康”控制,根据情况连用。三、成功处理“泥鳅红点烂身”一例江门新会区[新会(Xinhui),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江三角洲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5.8万。]大鳌镇[大鳌镇位于广东省江门新会最东部,由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两个江心岛(大鳌岛和大屿岛)组成,东与中山市,南与珠海市斗门区,西与睦洲镇,北与外海镇相隔,属低沙田地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是“集装箱制造专业镇”。]三村梁老板第一次养泥鳅,搭棚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10亩地,平均水深1.2米,2015年2月5日放22万苗,平时不知道怎么预防,也很少用药,只是听朋友说泥鳅很好养,平时换换水就可以了,结果3月17日出现大量死亡(如图),最高每天死亡超20斤(3000尾左右),主要表现为红点、烂身、烂尾,3月20日在微信上联系汇海水产药店,3月21日去塘头检测水质指标正常,水体发黑、发臭,刚刚赶上天气不好(阴雨天),所以建议先拌喂“肝胆优乐舒+恩诺沙星+VK3粉”,天气好时(3月25日)外泼“5瓶特效病毒灵+6包腐皮烂鳃出血止”,第二天死亡明显减少(5斤左右),隔一天(3月27日)再用一次,继续减少(100多条),直到4月4日每天死亡10来条,此后长期拌喂“金维他+消食促长酶”恢复体质。四、泥鳅养殖全程跟踪一例分享江门新会区大鳌镇三村梁老板养殖11亩塘,2015年9月21日放61万泥鳅苗(900条/万),养殖过程定期7-10天使用一次“病毒灵+出血止”,或者换水后立即使用,10-15天使用“甲强混杀”杀虫一次,7-10天使用“万消灵”底部消毒改底,平时根据泥鳅的体表症状拌喂“泥鳅套餐”,总用药量量不足2000元,养殖中最多一天死亡量不超过3斤,2015年12月3日出鱼,总喂料量560包,规格25条/斤(养殖73天)。客户反馈:据梁老板反映,此塘定期预防很少发病,即使发病死亡量也很少,也很容易控制,相比自己之前一塘(第一次养泥鳅,不知道怎么预防)泥鳅好养多了,这两天已出鱼15000多斤,跟自己预计18000斤还有一定差距,梁老板说,有可能自己平时进排水防逃措施没做好有关,或防盗措施未做好有关,按正常数量、饵料系数计算怎么也达到16000斤以上。分析总结:此塘按照汇海水产药店总结的泥鳅养殖预防方案预防一切比较顺利,养殖中未出现跟其他泥鳅塘大量死亡现象,并且生长速度快(73天25条/斤),规格整齐,从病害上得到有效控制。五、泥鳅正常预防方案1、调好水质,经常补充有益菌(乳酸菌、EM菌)2、定期(10-15天)使用“甲强混杀”防虫3、定期(7-10天)使用“病毒灵+出血止”防病,如出现红点、肠炎配合“止血烂鳃康”使用;4、定期(7-10天)使用“万消灵”或“万能底净”改底,5、长期拌喂“肝胆优乐舒+恩诺沙星粉+VK3粉”来源:汇海水产药店作者:罗怀远微信号:luo248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处理方案及案例分享
# 上一篇: 泥鳅食量下降或不吃食的原因与(图)
# 下一篇: 黄鳝苗种运输技术的介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