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如何用网箱养泥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箱养殖泥鳅水位是多少?底部不放泥可以吗?放泥起鱼的时候怎么起?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网箱养殖泥鳅水位是多少?底部不放泥可以吗?放泥起鱼的时候怎么起?
最好放泥,泥鳅矿物质的获取主要是来源于泥土。当然全价饲料中提供了充足的矿物质就没事了。深水可以用网箱养殖泥鳅吗?、跪求真成的回答
可以,不过网箱产量低。水深不怕。你做网箱入水70,就等于泥鳅只生活在70CM的水深中了。可别在水库养,那不行。那水太深,你要养也找个水深1。5米左右的地方。笼箱养殖泥鳅技术如何养好
网箱养殖泥鳅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网箱材料、规格与设置 网箱原材料是用聚乙烯制成,绞丝网类型,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直接固定于水中。网箱养鳅之鳅种培育网箱:网目大小以苗种不能逃脱为准,箱体面积10~25平方米。网箱养鳅之成鳅暂养网箱:网目为0.5~1cm,箱体面积约50平方米。箱体高度视泥鳅养殖水体而定,一般使网箱上部比水面高40cm。网箱以设置在湖边浅水处为宜,箱底铺15~25cm厚的泥土。 二、放种 泥鳅苗种投放前要消毒,可用1×10E-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分钟。同时,要将受伤体弱的苗种剔除出去。鳅种培育网箱每平方米放养体长3~5cm的鳅苗30000尾。当泥鳅体长增至10~15cm时,转入成鳅暂养网箱,其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500~2500尾。鳅种网箱和成鳅网箱的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 三、选食与投饵 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投喂的饵料包括米糠、豆饼、麦麸、鱼粉、鲜活饵料以及配合饵料(用豆饼、菜饼、鱼粉、蚕蛹粉和猪血粉等制成,其中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4。如水温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提高至80%)等。人工配合饵料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泥鳅在一昼夜中明显的摄食高峰为6∶00~9∶00,16∶00~18∶00;定点: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定质:饵料保持新鲜,不喂变质腐烂的饵料,饵料组成相对恒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一般以1~2天内吃完为准。 四、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没有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覆盖的水面占网箱面积的1/2;平时要清除网箱内过多的水花生,使其覆盖网箱面积1/3左右。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药等工作。怎么养泥泥鳅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网箱养殖一亩泥鳅要多少成本
土池养泥鳅 亩放泥鳅苗8-10万尾泥鳅养殖的成本主要是五大块:饲料成本.鱼苗成本.鱼池租金,人工成本,渔药成本一:饲料成本,养成一斤泥鳅所需的饲料成本在三块钱左右,亩产2000斤二:鱼苗成本,一万泥鳅苗子的价格为450块钱,亩放8-10万三:鱼池租金,因地而异.(如果你只是养殖泥鳅完全没必要修建水泥池,用土池就可以了)四,人工成本,异人而异五:渔药成本,主要就是石灰+消毒剂+加预防鱼病的渔药=500元/亩怎样养泥鳅
网箱养殖泥鳅 网箱悬挂在水中行吗?
网箱养泥鳅,分有土养和无土养。放养 4 一 5 厘米的泥鳅种,人工饲养 9 个月左右,增重 5 一 6 倍,投入产出比为 1 : 1 . 85 一 2 . 0 。易养、易管理、易捕。 ( 1 )网箱设置 设置水体的选择:养泥鳅的网箱可置于有流水的河沟或水体较大的池塘、湖泊或者稻田。放在流水的水体要选择流速不要太大的地方,要在泥鳅生长阶段保证流水不断,水位不能有太大的涨落差。放在池塘的网箱要求设置在水深 1 . 5 米以上,水面面积在 500 米 2 以上的池塘。放在稻田的网箱要先在稻田的一边挖深沟,要求水深在 1 米以上,深沟的长宽以能放下网箱为准。网箱无论设置在什么地方,其面积都不要超过水体面积的 1 / 3 。 网箱的设置: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在 40 一 60 目(以不逃出鳅苗为准),网箱的上下纲绳直径 0 . 6 厘米;纲绳要结实,底部装有沉子。用稀网裹适量的石头做沉子。网箱将网片拼接成长方形网箱,规格长 3 一 7 米、宽 2 一 5 米、高 1 . 5 一 2 米,一般以长 4 米、宽 2 . 5 米、高 1 . 8 米,或长 5 米、宽 3 米、高 2 米的结构箱见多,面积在 10 一 20 米 2 。网箱放置在荫避的地方,网箱用竹篙或木桩固定上下面的四角。 网箱的网衣沉入水中 50 一 80 厘米。无土养鳅的网箱,上沿距水面和网箱底部距水底应各为 50 厘米以上。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要求稍浅,网箱上沿距水面 50 厘米,底部着泥,底层铺上 20 厘米厚的粪肥、泥土,先铺粪肥 10 厘米,再铺泥土 10厘米。箱内放水葫芦或水花生,所放数量以覆盖箱内的2/3水面为宜。在整个生长季节,若放养的植物生长增多,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占有 2 /3水面。 ( 2 )鳅种放养 在 2 月底、 3 月初插入网箱,清整消毒后,开始购进鳅种,最好在 3 月底鳅种全部入箱。每平方米放 4 一 5 厘米的鳅种 200 一 300 尾。鳅种入池前用 3 %的食盐水浸泡 15 分钟,进行彻底消毒。 ( 3 )饲养管理 投饲技术及方法:网箱养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可投喂动物类为主辅以部分植物类的人工配给的团状饵料,还可投喂商品配合饲料,但成本较高。具体种类见后面的(二)投饵施肥部分。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 3 %一 5 % ,分早、中、傍晚三次投喂。视泥鳅的吃食量酌情增减。 水质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勤刷网衣,保持网箱水体的交换、溶氧丰富,并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 病害: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同时,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泥鳅怎么养?
泥鳅养殖方法可参考如下介绍:一、池塘养殖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二、稻田养殖稻田养泥鳅,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稻田要求没有**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漫水。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早、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50-100公斤。三、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流水养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糖、麸皮、豆饼及动物内脏等。水槽饲养,用砖砌槽,并用水泥抹光,槽长2-3米,宽1-1.5米,高1.8米。在槽边开好注、排水口,槽内放松软的泥土约30厘米厚。每个水槽放入鳅种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蚕蛹、蚯蚓、动物内脏及废弃物等。每10天左右将槽底泥层搅拌一次,一股经4-11个月饲养,每个槽可产泥鳅10-15公斤。扩展资料一、防敌害设施不可忽视1、蛇、鼠、蛙是泥鳅的天敌之一,在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除掉敌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围网网布,防范蛇、鼠、蛙等对泥鳅的侵害。2、鸟类也是泥鳅的天敌,在养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网,防止鸟类对泥鳅的侵害。因鸟类对泥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笔者通过实地观察,每只水鸟每小时可下池吃泥鳅七、八条,每只水鸟每天可吃泥鳅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鸟网,整个池塘里的泥鳅将会被水鸟全部吃光。防鸟设施可布天网全池上空覆盖;也可采用人工驱赶水鸟的方法。3、加强对池塘进、出水口处防逃设施的维护,防范各种野杂鱼、各类有害生物通过进、出水口处溶入池塘水体,造成对泥鳅的侵害。如乌鳢、黄颡鱼等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会直接危害泥鳅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视。二、科学调水,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 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在离开水的情况下,泥鳅仍可存活3—5小时。人们常说的“牛坑眼里 、石灰洼里、 污水沟里”等都能养泥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鳅养殖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质,就成为人们生产中的一道难题。1、由于养殖密度大,饵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藻类繁生,水质恶化,泥鳅就容易发病。2、池底淤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导致水体溶氧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硫化氢、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引起泥鳅因缺氧或有害气体的影响而死亡。要想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适时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二是要用“解底”制剂清除池塘底层的有害物质及有害气体;三是要经常换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换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来改善水质。泥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来培肥水体,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仅滋生有害藻类,而且还滋生有害病菌,这对泥鳅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调节水质,确保池塘水质肥活嫩爽,不可忽视。三、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 养殖泥鳅在放苗种时,常因规格不齐,大小不一,喂养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差别很明显。如规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5‰;规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喂食量占泥鳅体重的6‰,但蛋白质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个蛋白含量。然后,又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逐步调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5%。同时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对饵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样,养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后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对泥鳅的生长是不利的。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幼小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中后期,虽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须根和腐植物为主。因此,科学配食,定时定量投喂不可忽视,掌握泥鳅不同阶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学定量的前提,同时还要根据养殖泥鳅人工驯养的特点及季节、气温、水温的变化,合理确定日投食的时间段,喂食的时间段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视 防病治病是水产养殖全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千万不可忽视、更不可麻痹大意。对养殖泥鳅的病虫害预防要有针对性:一是细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预防一次为宜。二是寄生虫疾病,一般25天预防一次为宜。三是营养性疾病,一月一次预防为宜。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保肝护胆,增强体质。参考资料:桃江县畜牧水产局-泥鳅养殖技术福建省人民**-泥鳅养殖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泥鳅养殖技术,怎样养泥鳅,泥鳅
养泥鳅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但由于养殖泥鳅的池塘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并不是说没有要求,泥鳅池水质要求总体如下:“肥、活、嫩、爽”,水的PH值在6.5-7.5之间。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有毒物;pH在7左右。 泥鳅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摄食旺盛,泥鳅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