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营养丰富,价格日益攀升,针对农村特点如何养好泥鳅,现将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养殖设备 塑料瓶[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通常使用500毫升或600毫升的纯净水废弃瓶。首先将瓶盖去掉[去掉,汉语词语,读作“qùdiào”,指摆脱掉,抛弃,根除。],用剪刀将瓶底剪开去掉一半;然后在去掉瓶底的半面瓶身上打孔,孔径1毫米左右,孔距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最后将瓶内装入一半的粘性泥土,泥土不能将瓶口堵塞。塑料瓶改造完毕后,每6~10个为一组用细绳扎捆系牢,然后成排成垛摆放在水池内,垛距5~10厘米,排距10~20厘米,垛顶距水面20~30厘米。种苗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苗种放养前首先将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培肥透明度30厘米,并投一定数量的红虫或摇蚊幼虫。然后按照每瓶3~5尾的数量投放鳅种,鳅种体长3厘米左右,投放前用5%的食用盐[食用盐是指从海水、**岩(矿)盐沉积物、天然卤(咸)水获得的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经过加工的食用盐,不包括低钠盐。]水浸泡10分钟,消毒防病,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稳定在18℃时即可放养苗种。科学管理 鳅种放养3天后即可投喂动物性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或植物性饲料,但泥鳅对动物性饲料非常贪食,故动物性饲料不宜多喂,以免造成泥鳅因吃食过量而死亡。每天投喂2次,上午8时和下午5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全部泥鳅体重的3%~5%,具体数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泥鳅吃食情况灵活掌握。除合理投喂外,还要及时更换新水,调节水质,并根据水体的大小,有条件的安排相应型号的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高温季节应采取遮阴防暑措施,以防水温过高造成泥鳅"夏眠"。当水温达到32℃以上时,泥鳅便因躲避炎热而不食不动。此外还应作好防病工作。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方法 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应及时将体长10厘米的大规格泥鳅捕捞上市。捕捞时将水缓缓放出,拿出塑料瓶即可,也可结合换水时进行捕捞。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科协
新法养殖泥鳅技术要领
# 上一篇: 泥鳅浮水,表皮出现红丝、红点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下一篇: 庭院生态养殖泥鳅技术介绍
评论已关闭!